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马尔库塞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人道主义解读的理论起点和精神实质来瓦解长久以来对马克思哲学之根本性质的近代形而上学的遮蔽。在对人道主义的解读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我们也将阐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之问题的讨论是如何突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视域而进行的,以至于任何企图将马克思哲学置于形而上学之内来理解的努力都必然会被形而上学自身的逻辑粉碎。  相似文献   
2.
·哲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关于马克思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讨论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拒绝本体论概念 ,对自己的哲学从来不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传统本体论把世界分裂为二 ,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是由概念组成的本体世界预先规定好了的 ,由此产生了前定论、独断论、预成论、宿命论、先验论、被动论的思维方法 ,体现这种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本体论已经死亡 ,在未来发展中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另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完成的不仅是对黑格尔式的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而且在理论层次上也颠覆了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学 ,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在巨大的反启蒙浪潮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于启蒙精神的批判十分引人注意,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其对启蒙的批判触及了启蒙精神得以立足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理论常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当人们提到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的时候,“审美乌托邦”几乎已经成为它的代名词。然而,通过对隐藏在“审美乌托邦”这一评价背后的那种普遍信念的存在论基础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表明,这一公认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这一评价的得出与形而上学之基本建制对日常生活的统治紧密相连。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为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之基本性质的进一步认定和研究澄清前提。  相似文献   
5.
陈蓓洁 《社会科学》2023,(12):26-39+65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主题和逻辑起点。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挽救了被自我意识异化为“物性”的对象之真实性,感性原则被内在充实为感性—对象性原则。感性—对象性按其本质要求,不会仅仅是作为对象的感性,它同时必定是作为活动的感性。在对感性的活动性本质的开显中,马克思首次在理论原则上完成了对历史本质的通达。为了进一步揭示现实历史本身的自我批判运动,马克思将感性活动的原则推进到物质生产领域,开启了以“物质生产活动”为核心的历史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物质生产活动,作为感性活动之现实历史的表达,与感性活动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马克思通达历史本质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思想与大乘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引起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在对关注无之问题的根本追问中,海德格尔与大乘中观思想达到了某种内在精神的契合。海德格尔通过追问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却不在的问题,试图超出形而上学而开显非自我同一性的存在之真理。大乘中观哲学则依缘起法而批驳一切外道理论并彰显空有不二的中观法门。无对海德格尔而言是自身遮蔽的澄明,对大乘中观思想而言则是有无双遣的中道观照。据此而言,海德格尔与中观思想走在同一条道路上。虽然路径不同,言语不同,但是在对无之问题的澄清中,在显示出思的任务与事情。  相似文献   
7.
霍克海默抓住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本质所进行的批判是切中要害并富有成效的,他力图通过具有革命意义的“人类活动”来彻底实现对实证主义以及作为实证主义之本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但由于对关乎到问题本质的“人类活动”之内涵进行存在论的阐明没有进行到底,故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再次落入形而上学的巨大阴影中便成为霍克海默无法摆脱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尤其是自然哲学所进行的分析 ,揭示其产生的两方面的思想来源 ,阐明了古代思想和基督教《圣经》对中世纪自然哲学的共同塑造作用 ;同时 ,通过对中世纪自然哲学给后世的自然科学带来的影响所做的分析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由于以往对中世纪历史的轻视而造成的对后来的历史进程的理解上的困难 ,同时也说明重新认识和理解欧洲中世纪自然哲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