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52首,其中第一辑含29首,第二辑含22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1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正> 成仿吾是前期创造社的主要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长期以来对他的专门研究不多。尽管有些论文对他有所涉及,但论述过于简单,结论也值得商榷。本文拟对其前期文艺观作一述评,以就正于同志们。(一) 不少学者一直认为成仿吾在前期创造社的文艺观,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主义”,他属于“艺术派”之列。我们知道,所谓“为艺术而艺术”,是形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颓废  相似文献   
3.
鲁迅《热风》中的两篇杂感——《五十六“来了”》和《五十九“圣武”》,是反映鲁迅五四时期思想状况的重要文章。许多同志对它发表过评论,其中尽管也有某些分歧以至争论,但在对鲁迅写作二文的主旨和意图的认识上,却大致相同,即认为:鲁迅在文中“热烈欢呼‘过激主义’来了”、“热情歌颂了列宁领导下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将“被反动派诬蔑为  相似文献   
4.
陈青生 《社会科学》2005,(8):110-113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期开辟“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由多方专家学者就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和海外各文化机构、文艺派别、文学团体或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文艺方向、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精神品格,以及抗战时期的小说、评论、戏剧、电影、报刊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见解。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成仿吾的早期文学活动中,一共创作有四部独篇小说和一部独幕话剧剧本,即1920年初作于日本的《一个流浪人的新年》,1922年1月作于长沙的《深林的月夜》,和1922年10月与1923年间作于上海的《灰色的鸟》、《牧夫》和《欢迎会》(独幕剧)。成仿吾的早期小说和戏剧创作,虽然历时并不长久,作品数量也不算多,然而,却表现出三方面的明显转变和发展,显示出自己的艺术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