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代青年“躺平”是近年来社会心态变化的新现象,深刻反映着青年群体在工作生活中对较大的竞争压力所采取的一种规避性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克服方式。“躺平”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的存在,主要根源于高昂的消费方式、劳动正义的缺失、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拜金主义思潮的浸染。按照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躺平”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语境下的异化劳动是“躺平”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当今社会,由于资本的纵深延拓,劳动的异化仍然存在,其导致的工作场域竞争压力巨大成为当代青年逃避劳动、选择“躺平”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在哲学审省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当代青年“躺平”现象背后的本质认识与把握以及对此现象的有效消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从一开始就预设了两种相辅相成的道德补偿机制:一种是基于"道德理想"的道德补偿机制,一种是基于"道德义务"的道德补偿机制.在通往共同富裕的"先富"阶段,后一种道德补偿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在"共富"阶段,前一种道德补偿机制则跃居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的贫富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已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要求我们建设并完善现阶段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德补偿机制,以促进我国共同富裕政策的良性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陶廷昌 《现代交际》2023,(8):35-45+122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之前,诸多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及赫斯都对“实践”概念做出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立足于这些对“实践”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了自己的科学实践观。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科学解释的意义在于消解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走出内在性的思辨理论以及开出“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从根本上突破并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观,深刻表征出马克思科学理解实践概念的至高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一个极为重要且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其内蕴着深刻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以及超越性。作为哲学根据的科学性,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的维度反映着人类社会走向的趋势、规律及视界;实践性的彰显,使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切空想、幻想划清界线,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具体可行的方略和举措,并且通过这些方略和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会变成现实;人民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审省世界大势、世界未来景观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正是由于人民性的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凸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与凝聚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超越性,在于它在总体上实现了对旧世界那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思维与行径的全面超越,深度反映着当今世界追求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的历史主流。因此,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以及超越性便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制定从而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以及清洁美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施密特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自然观上制造“马恩对立论”的一个缩影。自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都致力于对辩证法的适用限度省审,认为辩证法只在马克思分析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展现自身,如果把辩证法“应用”或“推广”到自然领域,则是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僭越。施密特沿着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开辟的辩证法批判路向,同样主张辩证法的社会实践性,并提出独具特色的社会和自然的“双向中介”思想。在施密特看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独断的形而上学”“素朴的实在论”,是向自然“本体论”的回返。实际上,施密特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定出如此这般的哲学判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忽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概念”的历史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双向作用以及内纳的深厚实践底蕴。也就是说,在对自然辩证法内涵与实质的把握程度上,恩格斯和马克思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