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宽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这是杜牧的《春申君》咏史诗。咏史诗通常是有所寄托的。《春申君》究竟寄托了什么?这是一个较为复杂难解的问题。刘维俊同志认为寄托了对晚唐皇帝的同情。他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必须和杜牧所处时代联系起来。杜牧生活在晚唐,晚唐皇帝多为宦官所挟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不仅与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规律大不相同,而且与文言散文也有珠异的一些句子。我们读新诗,说快板,念顺口溜,尽管它们也五个字一句或七个字一句,也讲究押韵,但总觉得与读古代格律诗韵味不同。这除了格律诗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粘连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还因为格律诗中有不少的连文言文中世罕见的句式——特殊句。然而,就是这些特殊句使诗味增添不少。杜甫的诗歌,如唐元镇所云,是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来,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的①所以其…  相似文献   
3.
在辉煌灿烂的诗歌黄金时代——唐代的诗坛上,杜牧当算是独张一帜的佼佼者。他与李商隐相颉颃,同为晚唐诗圃里的奇葩,是全唐诗人队伍的有力殿军。杜牧之所以占有如此高的地位,与其涛歌强烈的艺术性固然有关,同时也与其诗歌包蕴比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即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试就其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一论述。杜牧一生历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此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的大破坏,已经一一蹶不起,虽经元和中兴,会昌略振,藩镇割据并未彻底消除,时有叛藩倡乱。兼之外有仕蕃、回鹘之侵扰掠地掳民,内有宦官势力浸盛作祟,紊乱朝纲。朝廷内部原有的南司  相似文献   
4.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是研究汉代风习以及乐器的重要资料,然历代弥远,字句多有讹误舛错,虽经清代四库全书和学者卢文弨、孙诒让、朱筠等人的校勘整理,略可讽诵,但四库馆臣或有臆改,私家校勘,亦未尽善,是以《风俗通义》行世者至今缺乏较好的读本。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焦仲卿妻》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各种古诗选本也常选入。然则其中的“阿爷无大儿”“阿姊闻妹来”以及“堂上启阿母”“阿母得闻之”等诗句中的“阿爷”“阿姊”“阿母”究应作何解?是值得研究的。课本以及一般的选本与字典、辞典绝大多数都是把“阿”作为名词词头讲,无实在含义,也即现代汉语中的“阿大”“阿张”“阿Q”之类的“阿”。其实是不尽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陈毅同志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评论解说甚多.其中“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涵义,众说颇为纷纭,本文就此谈点浅见.在中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弄通这句诗的意思,关键在“须”,“向”二字要解释清楚.有的人望文生义,把“须”作“必须”之“须”解;“向”呢,或干脆作为无意虚字,阙而勿论,或作“在”字解.整句诗就说成是“这颗头必须挂在国门(国都城门)上”.似乎也妥,其实是含糊其词,经不住咀嚼的.首先,在这句诗里,“须”可释为“终”,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是历代传诵的著名诗篇,然而对于此诗的思想意义,从七十年代初起,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的争论。一种是传统的称颂赞赏的观点,说此诗表现了杜甫仁心贤,襟抱阔。如清仇兆鳌谓“末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宋黄彻《(巩万)溪诗话》云: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乐天《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皆伊尹自任一夫不获之辜也。”“同合而论,则老杜之仁心差贤矣。”清郭曾炘说:“余谓杜公于流离困顿中忽然发此异想,乃《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