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层面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经过长期的萌芽、发育而逐渐成型的。对于选举制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的客观认识,无疑是深入研究职官的实质与功能以及优化官制等问题的思维原点。 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粗略的梳理和初步思考。 一、为何要推选头人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度成为社会上层建筑以前的人类组织形态。世界上所有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曾经历过这一漫长的“童年时代”。在阶级对抗尚未产生的情况下,当然也就不存在以强制性为特征的国家政权。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凡是由许多人参与的劳动过程中,都必然会出现一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自从《说文解字》对鼓字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以后 ,历代都有据此穿凿附会者。本文通过探讨 ,发现《说文》的作者是在明知鼓字本义与用法的情况下 ,附会儒经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的 ,其意在弘扬儒学的礼乐教化思想。而且 ,诸如此类的释例 ,在《说文》中屡见。儒家经学对汉代学术的影响之深 ,从此也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以殷代人崇拜各类神灵的主要动因作为视角,对殷代神灵信仰现象及其所蕴藏的内在实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殷卜辞中使用过的时间术语-大采、小采,大约在战国末至汉代以前失传了。因此,后人长期不得其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鉴于古文献中保留下来的相关资料十分稀罕,本文首先通过逐一考察自古及今有关的各种解说,梳理出问题之脉络与症结;进而,运用文化语言学的阐释方法,对诸如本义采摘、采集的“采”为何被用作了时间术语?大采、小采相对时序位置后面蕴藏着什么样的自然背景和人文习俗等问题逐层予以探索和考证,初步揭示了大采、小采作为时称的“命名之义”。  相似文献   
5.
从“以史为鉴是渴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理念”这个全新视角出发,率先通过思考历史意识与社会选择、与科学发展观等之间的关系,来求索以史为鉴的实践途径。在首创从广义、狭义和动态诸角度揭示历史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作用,和宏观审视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三次社会大转型、大选择的基础上,认为第一,历史意识在历史、史学与现实社会实践之间具有天然的沟通功能。它是将以史为鉴的理想转化为所有社会成员及其组织的自觉行动的必由之路。第二,社会大选择,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永恒的持续性。只有符合历史大趋势和基本国情民意,能够较好地解决时代难题的,才是明智的选择。第三,单纯拥有若干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缺乏历史意识,还不能够健全地具备科学精神。历史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开发运用,是有效促使以史为鉴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高瞻远瞩的长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