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调查了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波兰罗兹大学的汉语教学实际,提出了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即常用先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方法多样性原则、文化输入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训释<祖堂集>中若干词语,这些词语均有补正<汉语大词典>、<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语文辞书阙失--包括词语失收、词义缺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XX)汉”是禅宗语录中高频使用的称呼语,其语义内涵丰富,有着特定的禅宗行业意义。从语用表达看,“(XX)汉”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情感表达、主观评价和警示学人等语用效力。禅宗文献中首次出现了“(XX)汉”的褒义用法,使得“汉”从原来的贬称发展为一般的通称,成为现代汉语“(XX)汉”用法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界定汉语被动句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证:近代汉语阶段“遭”字句也经历过词汇意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即“遭”曾经拥有过一段时期的作为被动标记词的用法,同时探讨了近代汉语时期一些被动标记词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够,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普遍较弱。文章认为,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更新教学手段,灵活设置作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6.
带“子”称谓是禅宗文献的一大特色.禅籍中“杜拗子”用来称呼言语不通、说话难懂之禅僧,引申指妄自尊大、不明事理者.“勤巴子”是指圆悟克勤禅师.“克勤”是四川人,这是禅籍称谓中“人名+地名+子”的格式.唐宋时期“郎”有贱称用法,“梢郎子”是指艄公、船家.不是指痴呆不明事理者.  相似文献   
7.
禅宗文献动词无标记转指称谓名词分别来源于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动词。这一现象符合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同时体现了转喻的认知凸显原则。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僧徒在转喻认知模型中建立起来的透视域,其相关度和显著度是置于禅寺丛林这一背景之下的,因而在转指称谓名词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禅籍高频出现的詈称不仅反映了禅宗僧团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也折射出当时禅僧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时代风貌。禅籍丰富的詈称既是禅僧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禅僧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资料,从而对禅宗语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有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高邮话的动态助词“块”与“住”。“块”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的延续或存在 ,可以用“在某处”替换 ;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块”还可表示动作在量上的特征 ,表示动作的量多或量大 (这是未完全虚化的用法 )。用在动词后的“住”在高邮话中或表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 (有时兼有保持的意思 ) ;或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它与动词构成的有关结构及其重叠式 ,各自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与禅门清规相应,禅宗有一套完整的称谓系统。文章以杨亿《古清规序》、宗赜《禅苑清规》和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流变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禅宗职事称谓既折射出早期丛林内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谐的融洽关系,也体现出僧团内部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反映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