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美国,根据对教师教育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大致可区分出三种取向。解制取向否定教师教育的必要性,主张用学生成绩衡量教师质量、用替代性途径绕过正规教师教育;专业化取向批驳解制取向的简单化理解,致力于探寻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努力建构有力的教师教育来改善教师的地位;社会正义取向则热衷于揭示上述两种立场如何复制甚至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致力于为民主社会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用正当的方式满足合理需要”是带有普遍性的管理和对待人的正义原则,其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生命发展,体现了当代正义论对人的平等尊严的维护,也由此确立了每个人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其客体在本文主要指每个公民,主体可以是国家、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官员、教师、家长以及所有公民.它要求:不压制合理需要;用理性和规范限制不合理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合理需要等方面.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纠正不合理需要,培育和提升人的需要境界,培养满足需要的可行能力也是应有之意.在达成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公民的责任感也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目的"原本应该是一种教育现实,但是真正的现实却往往是"人被遗忘",于是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今天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合理想象和希望--一种教育理想.针对人被异化为金钱和分数奴仆以及"我-它"关系遮蔽"我-你"关系的现状,教育应当做到"把人当人看",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适合每个儿童;应当"使人成为人",引领人超越自身,"相遇"在"我-你"关系中.  相似文献   
4.
鞠玉翠 《南京社会科学》2012,(9):116-121,143
尊重是一种具有强烈实践意义的价值,对教育场景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当前教育场景中尊重缺失与偏误的现状非常严峻,可概括为评价性尊重标准偏差,评价性尊重遮蔽承认性尊重;承认性尊重虚化、误读、浅表化等,这带来恶劣的后果.要让尊重之树在实践中开花结果需要我们:加固制度之根,强壮交往之茎,而所结出的“尊重之果”将是权责平衡之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理论中的“自然”随着西方思想对内在性理路的开掘而遗失了本源意义上的生长、涌现的意味进而收缩于人的“内在本性”,同时原本最“自然”的作为“生长物”的大自然被逐出了内在性领域而成为纯粹外在的东西。于是,人的本性与大自然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也缺失了人可把握的对自身深思的尺度而产生诸多教育问题,外在的大自然失去了对人的精神的引导力。而作为“道之象”的自然保持着最高的存在性领悟,连接着天道与人道,指引教育在可游可居的经验性中通向精神的超越性,以其生生不息的特征为教育提供可效法的依据,也以其普遍的精神感染力让教育在人与自然的相遇中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