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逐年增多,特别在2008 年以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地区方面,来源于中国、美国、东南亚邻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研究相对较多. 学科方面,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研究较多,各学科研究侧重点不同,多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显著. 主题方面,词频分析和文本挖掘表明,中国形象研究可归纳为五大研究主题,即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管理、企业形象与国际化、城市形象与规划治理. 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刻板印象、框架理论、议程设置、他者理论、品牌理论、认知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 方法方面,国际中国形象研究以量化为主,调查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较为盛行.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过于微观与琐碎,理论化程度不足,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美国媒介的自由主义神话使人们常常认为美国新闻记者是监督政府、捍卫民权的领袖,然而,这种媒介自由主义偏见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国主流媒体对儿童医疗保险计划报道的个案显示,新闻框架存在显著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不仅表现为新闻偏见的简单正负二分,更彰显于谁是政策受益者、推理基础何在以及争论复杂性如何等三个不同的信息维度。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相对单纯、政治冷漠的受众,媒介对官方信息来源的依赖,以及媒介对于那些有权操纵结果的政府官员的偏向,使得新闻报道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站在公众一方。新闻倾向性成为新闻决策偏见和官方新闻管理技巧之间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用户”关系研究转变。新媒体技术诞生的初期,乐观的技术决定论经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新媒体技术扩散和采纳的比例逐渐提高,学者们又总是适时地转向社会塑造论,探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何以在社会历史情境中产生社会影响,进而推动社会塑造的进程。在中国社会语境下,新媒体事件的传播实践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独特而具有影响力的传播现象,吸引了大批华人传播学者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或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情境,未能阐明基于中国新媒体环境的新传播机制究竟如何作用。为此,应将诠释研究范式带来的传播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好地融入新媒体研究中,借用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深描”新媒体事件在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所建构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旧媒体知识沟效果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影响知识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播媒介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报纸和电视的知识沟效果的比较 ,鲜有研究对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和传统媒介的知识沟效果的差异进行实证探讨。通过对两组不同时期美国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 ,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之间的使用沟在因特网上比在传统媒介上更为明显。更重要的是 ,因特网上较大的使用沟也导致了更为显著的知识沟 ,使得数字鸿沟不仅在强度上 ,更在后果上有甚于传统媒介的使用差异。这些发现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加深对知识沟现象及其成因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为方兴未艾的数字鸿沟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网络的一代"。这一称呼一方面形象地概括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优势,另一方面却给该群体贴上了一个同质化的标签,导致其内部的网络使用差异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从多模态网络使用的概念出发,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差异进行描述,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多模态网络使用与政治知识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月均花费越高的学生,对网络使用的多模态程度也越高。而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多模态程度越高,其所获取的时政知识也越多,所参与的社会活动也越多。虽然大学生群体在年龄和教育程度上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但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模态,并进而对其社会融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舆论中的他国认知和态度分析是国际传播领域的新课题。基于2016年网络新闻、微博、微信和论坛的大数据挖掘,具体研究了四个问题:中国网络舆论最关注哪些国家、中国网络舆论最关注这些国家的哪些议题、中国网络舆论对这些国家呈现出何种态度、官方网络舆论和民间网络舆论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何种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网络舆论最关注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印度、意大利和泰国。国家实力和地缘关系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关注程度。中国网络舆论最关注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议题,对这些国家的态度以中立和正面为主。中国官方网络舆论与民间网络舆论在对他国的认知和态度上存在分化。官方舆论更多关注政治和经济议题,民间舆论关注的议题更多元。相较民间舆论而言,官方舆论对他国的态度更显负面。  相似文献   
8.
当下,(纸牌屋)(House of Cards)第二季正在中国等多个国家热播。这部基于大数据而由Netflix投资拍摄的剧集.无论是剧情设置.播出方式还是演员.导演阵容.都以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为支撑,既是数据分析指导下的定制,更是大数据分析在品牌传播领域成功应用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强技术决定论,还是弱技术决定论,都过分强调了技术的核心与主导作用,而忽略了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媒介进化史表明,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需要导致了对过时技术的排斥和对新技术的刺激;另一方面,与过时技术有关的社会压制因素会延缓新技术的扩散。另外,传播技术对社会塑造力量的发挥,亦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为决定论的一种替代性范式,"技术—社会互动"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热门微博基本囊括了网民每天在微博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成为微博舆论的缩影。对热门微博的主要议题、议题设置者、设置方式和议题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和娱乐两大议题成为微博用户最为关注的内容,体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微博上的融合;热门微博的议程设置者主要以精英用户为主,但也为草根用户提供了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内容是影响微博热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媒体形式和叙述方式等手段可有助于增加微博吸引力;在日常状态下,热门微博的议题呈现零散、琐碎状态,而一旦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微博视点会迅速聚焦,形成强有力的微博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