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全社会成员都处身于实践与理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之中,都面对着各种思潮与现实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全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对于搞好思想道德建设,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道德表现的广泛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谓道德,即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源于人的“天性”,也不是人的“良知良能”,更不是生理需…  相似文献   
2.
活动是人得以成为人的根据 ,在活动中生成社会关系。制度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以正式规则的形式体现社会关系。随着活动的进展 ,通过分工的演进揭示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典型表现在于共产主义制度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阐述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150多年过去了,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发展的总趋势仍没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颜谱 《东岳论丛》2001,22(6):23-26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既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 ,又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弘扬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与现实的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 ,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谱 《东岳论丛》2002,23(6):101-102
关于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 ,已有不少同志做过探讨。我认为 ,从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统一的角度看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 ,崇尚刚健的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而不竭的最伟大的内在动力。在齐文化圈中 ,自姜太公以下的一系列重要代表人物如管仲、晏婴、孙子等等 ,都是重功名、尚有为的 ,讲的是积极入世 ,干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 ,在精神状态上充满了勇武刚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鲁文化圈中 ,孔子及其传人更是治人事尚有为的。孔子治《易》而尚“刚健” ,把“刚”…  相似文献   
6.
颜谱 《山东社会科学》2007,2(4):116-120
反腐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党群和干群关系等角度,全面论述了反腐败问题,从国家长治久安、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是指导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积极的反腐败斗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是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 ,是一种包含着丰富内涵的生动活泼的理论创造、理论发展过程。理论创新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否进行理论创新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 ,而把握正确的理论创新方法则是正确地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