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代马华小说的主体建构马相武马来西亚华文小说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其主体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与整个马华文学一致。所谓“当代”,时间范围较宽泛,包括1965年以来,但八、九十年代更为我们所关注。这是由于我们强调“当代性”,也是因为论述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在五四时期和新时期经历了类似的历史循环过程。两个时期三大思潮的同一历时运动次序以及这一运动展开的不充分方式,表明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相武 《学习与探索》2007,3(2):183-186
在当下的机械复制和信息传播的文化语境中,原创性的讨论与实践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中国当前文学创作的浮躁以及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和方法的冲击,都与原创性和原创力不足有关。这既有国内文学创作现实的原因,也有世界文学潮流影响的因素。倡导文学创作的原创性,抵御"戏说"、"消解"等创作倾向,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文艺的繁荣,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相信每一种流行背后都有文化和经济等各种因素在支持,那么你就不会对那些崇拜安在旭,H.O.T 的少男少女们的疯狂大惊小怪,甚至嗤之以鼻。在那个与我们隔海相望、领土面积不及我们一个零头的小小的国家,为什么竟蕴藏有如此巨大的能量?韩流在不经意间席卷而来,吹得那些哈韩一族们头昏脑热。偌人的中国,在流行文化上再次被重重地一拳击倒。如果你不想了解它,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韩流袭来时所带来的喧哗与骚动多多少少地损伤了一些人的文化自尊心,所以我们上一期刊登了《“韩流”背后是什么》,让大家理性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两种文化的相互交错和相互影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流行只不过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声势浩大的韩流相比,汉流对韩国的浸染则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再次请来目前执教于韩国汉城女子大学的马相武教授,为我们讲述——  相似文献   
6.
一  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 ,互联网络的快速扩张 ,极大地加快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在全球化的文化发展状态下 ,包括华人文学在内的华人文化的宏观的地位和命运再度为我们所关注。华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状况 ,同我们目前的国家地位和形象还不相称。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于所谓“多元共生”的、“互融互补”的世界文化新格局、新秩序的呼唤。文化价值理论的探讨 ,需要进一步地、自觉地深入展开 ,尤其是就根本性的华人文化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问题的讨论。文化整合是在文化反思力度加强之后出现的。在中国的华…  相似文献   
7.
“长江《读书》奖”首次评奖就引发大的争议 ,在我看来 ,不简单是因为角色特殊的个别获奖者让人生疑 ,让人发出了“运动员兼裁判”的讽刺和抗议。争议已经展开 ,我希望把视点放在小群体上 ,把问题放在更大范围上来看 ,而不要跟个人过不去 ,或把什么都道德化。确实 ,评奖不规范不合理不公平早已是“民间”的一大不平。许多评奖出了问题 ,有的是没有“机制”或机制不健全 ,有的是有“机制”但“程序”有问题。还有的是“机制”或“程序”问题不大 ,但“行为”有问题。而隐藏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授权问题。本次“长江《读书》奖” ,评奖的症结所…  相似文献   
8.
海面与岛屿的参照——90年代北京文学流向马相武作为古都和现代文化名城,北京在极为特殊的甚至得天独厚的时空关系和人文环境中发展着、演变着自己的文化,这其中当然包括文学。但较之其他地区文学,北京文学最为复杂,最为敏感。建国以来,一直如此。新时期以来,文学...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的文化整合──“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马相武1995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地主办了“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从语言、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深入地研究探讨了华人文化的特征、地位、历史以及发...  相似文献   
10.
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一梁凤仪小说是一种现代流行言情小说“梁凤仪财经小说”似乎已经成了普遍认可的固定说法。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学误传。大陆读者能读到的梁凤仪的34种小说中,确实有一部分表现了香港的商情商战,传达了财经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