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分析冯骥才是怎样在世界各国的观察和体验中为中国的文化保护寻找经验和方法。他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为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思路,即中国的文化保护工作者应随时从各国先进的保护经验中吸取营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当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三种悖论现象.第一种悖论现象,非遗保护工作的处境是悖论的.一方面要保护文化遗产,使其获得生命的延续,另一方面受保护文化遗产因为外界的强力介入而损伤了其原生性;第二种悖论现象,保护中主要关注的是对遗产的"稳态",而忽视了文化遗产的"变异性",因此导致文化空间保护中,原生性的强力维持不是在提升保护对象的质量而是因为保护而使对象本身陷入了困顿;第三种悖论现象,保护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短视行为和绩效思想,让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期中完成,对非遗产业开发和商品营销的不当加入,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甚至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和本真性价值,致使保护成为破坏.而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学习,民俗学主义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顾客关系管理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力的顾客关系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领域中影响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新兴理论。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这一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发展、缺陷所在、发展方向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与以往的综述性文章有所不同,本文不仅从面上回顾了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还对一些关键概念和原理做了细致阐述,从而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展示和推广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的存续力、传承人的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培养,经过近四年的推广已经渐成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给其传承人更强的传承能力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是其发展的动力,传播不是传承,但却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的工作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入到扶贫队伍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人们就业,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在各地的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但研培效果却有所差异。结合具体案例,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方略,对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工作以及学者的深入理论阐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知遥 《东方论坛》2020,(2):148-156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也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向多元化发展。尽管随着时代的转变,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但促进传承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是非遗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积极营造非遗的文化生态环境,探求非遗文化认同和活态性保护模式,增加传承人身份认同和传承的自为意识无疑是提高非遗存续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长诗让读者在阅读中并不感到冗长,并不感到它是长诗,因为在凝练的叙述和忧伤的抒情里,我们完全被诗传达出的情感所吸引所左右。诗人有着娴熟的语言功力,语言内在的节奏让他的诗歌保持着内敛而扎实的风格,而形象化的书写让爱、悲伤等抽象的字眼都找到了符合情境的意象。马永波的长诗永远有对生命的置疑和困惑,永远有对现实的拷问和思量。有时候,我们不能不怀疑诗人和哲学家其实是双生子,他们用不同的言语方式表达着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和政府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民众自身对文化的情感需求.如果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文化的重要性,保护即为空谈.文化遗产需要深度的文化阐释,需要唤醒遗产本身蕴涵的历史文化情感.只有当全民都意识到文化内在的情感内容,获得对文化的深刻认同,这样的文化才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思维,而且也因为它的重要性,能够唤起我们对文化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与繁荣复兴的丰厚滋养,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但其传承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阵地,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包含具体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4个环节。结合非遗的实践属性,将该理论引入高校非遗教育活动中,梳理了非遗十大门类的体验重点,并探讨了创设非遗体验的实践路径,从而从内容和形式上关注具体体验的构建,旨在为高校非遗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培养思维与技能俱佳的非遗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文化的责任和文化的危机同时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目标。然而传统文化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抢救和保护成为第一要务。文化的品格和追求在市场化中如何坚守艺术操守,文化在国家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该如何日益彰显,怎样做到让文化的作用在大国建设中起到推动作用。这都可以在冯骥才先生的文化观念和行动中找到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面塑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俗艺术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面塑艺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分化,经营和传承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提出面塑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胆进行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主体能动性;从多种渠道扩大传播力度,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开发;重点挖掘面塑的民俗价值,增进面塑的社会教化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