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最近,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的同志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的刻石题铭。为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考古室的同志应盟文物站之邀,共同对嘎仙洞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嘎仙洞位于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在大兴安岭东麓的一个山峪之中。峪口的南端在阿镇的北面,群众称之为嗄仙沟。沿沟向西北逶迤而行,山麓崎呕,重峦叠障,雾霭缭绕,森林茂密。在山峪的右侧,有一裸露着岩面的突出山崖,共上有一岩洞,即为嘎仙洞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素以民族友好城市见称于世。今天,她仍承袭着优良传统,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等许多民族和睦相处。据1985年统计资料,现定居呼和浩特的回族有27 300余人,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蒙古族,占据第二位。市内三个行政区有一个迳以“回民区”命名。对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时间问题,首先注意的是蒙古族学者荣祥和荣赓麟父子。他们所著《土默特沿革》一书中,有专章记述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举世公认,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正经历着自己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内蒙古考古事业也得到长足的进展.本文拟对内蒙古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作些综述.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内蒙古考古事业的发展与现状.1 河套人及萨拉乌苏文化的发现,是我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长期以来,对其文化内涵及时代的认识是模糊的.从1956年起,人们多次到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北境,有两个较大的湖泊,叫做嘎顺淖尔和索果淖尔。古代则把这一带的湖泊称之为居延海或居延泽。在湖泊的南面,有一条从南到北蜿蜒流经全旗的额济纳河。它的东源甘州河即古代的弱水亦称羌谷水,其西源北大河亦名临水。二水于毛目(鼎新)合流后,流入内蒙古境内,今称之为额济纳河。该河穿过丹巴吉林沙漠,沿河两岸形成了长约三百公里的绿色走廊,水草丰美,宜农宜牧。这里古代便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可北抵漠北,西控西域。因地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历史下便成了西汉与匈奴激烈争夺的地方。汉武帝时,为了防御匈奴,沿着这条通道,在河的两岸构筑了一系列军事工程,驻军屯戍,开辟了新的屯戍区。从此,居延的屯戍活动一直延续了将近两个世纪。迄今,额济纳河沿岸留下了极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地到这里考察,特别是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两次考古工作,规模较大,收获极为丰富。大量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尤其是汉匈关系和汉代的西北边境情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元代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之大,疆域之广,为“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为祖国今日辽阔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统一,加强了国内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回族形成的历史轨迹及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回族人口仅次于壮族、满族,在少数民族中居第3位,足迹遍及各省市自治区。除海南省崖县的少部分使用“回辉话”外,回族普遍使用汉语言文字,并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宗教生活中仍保留一些阿拉伯或波斯的语汇。农村中回族多从事农业,城市中则多从事商业。他们与汉族及其它各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多方面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先生在《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中提出“语文考”的问题。他说“回回常用的宗教语汇、生活语汇,回民在语言表现里的文法形式以及小儿锦等等,都可包含在这里面”。回族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很同意白先生的见解。回族形成于中华大地,是中华各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现在除海南省崖县有少量回族使用一种“回辉话”外,各地回族人民通用汉语、汉文。但在使用汉语时同时也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思考之中。惜限于不懂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所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不尽妥当。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引起行家们的注意,加强对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