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变化剧烈。一批代表本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投入到民主革命的行列,他们联同胞、立社团、兴教育,救国匡时,形成一种时代潮流。在这一历史潮流中,回族也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谋求强国兴教之路,创办各类社团,兴办新式刊物,宣传进步思想,提倡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团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直接产物。随着西方器物伴随着思想文化的东来,中国国内社会分工细化,社会群体分层日益明确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有所不同,必定希望有渠道表达和维护其共同意愿,社团便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不同群体进化出来的新式组织按照新的社会要求进一步走向聚合,不断扩大社会地位与影响,逐渐置喙于地方和国家事务。在国家近代化进程中,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联系的纽带已不再是古典式的血缘、宗法和地缘,近代新式社团已经逐渐取而代之。近代化是一种社会结构性变化,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经济结构。因此,社会结构的裂变是历史的必然,也为近代社团提供了孕育发展的温床。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由天下观和华夷观所统领的民族思想,在实践上演化为羁縻政策与制度。这一制度维系了古代国内各民族的联系,民族文化认同得以长期持续,形成了古代的多元一体民族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各民族经受外国侵略,产生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中国兴起了反侵略的爱国运动和社会变革运动。这汇集为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近代民族运动和民族主义,造成了近代新文化和民族国家目标;"五族共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力量最基本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族认同。应该说,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抗战建国的目标和"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认识已经十分普遍,无论各政治派别还是少数民族,均表达了这样的政治追求。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终于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四寨子是历史上在今青海同仁县出现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复杂多样的移民聚落,曾经在这里居住的群体涉及今天的保安族、同仁土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汉族。本文试图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把族群的演变放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以及历史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中,用社会学的理论来建立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族群归属的社会定义和自我认同做长时段的历史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四寨子族群演变的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族群演变现象主要始于元末明初,止于同治年间,但也涉及到建国以后的民族命名和识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