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该文不同意把现代广州话处理为有介音。作者认为 ,对广州话介音问题应取一种历史的眼光 :早期粤语确是有介音的 ,但后来在广州话中趋于消亡 ,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声母。从现代广州话的音节结构看 ,应承认它已经达到了介音作为一个系统不再独立存在的地步。处理为没有介音 ,符合现代广州话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笠翁词韵》是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所编的一本韵书。李渔(一六一一——一六八○),字笠鸿,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本人出生于江苏如皋,稍长迁返原籍,以后定居杭州、南京,时或带领他的昆曲戏班周游各省。李渔精通音韵,编过两本韵书,一本是《笠翁诗韵》,大体承袭传统韵书;另一本便是《笠翁词韵》(以下简称《词韵》)。这是他为作词、更是为昆曲创作的押韵而编的韵书。赵诚先生《中国古代韵书》(一九七九中华版)指出,《词韵》及与其同一派的清代词韵专书的作者们“在分韵时,都或多或少地注意了当时的实际语音,甚或以某地方音为根据。所以,韵部的划分,别有系统。虽然他们编的是词韵,但主要的贡献,却不在此。”对《词韵》音系作一番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明末清初语音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李新魁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麦耘1997年9月13日晨5时50分,广州中山大学教授李星桥(新魁)先生在广州逝世。消息传出,学界震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言学会联署的唁电说:“李新魁教授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语言学家,他一生治学勤奋,广...  相似文献   
4.
最近,河南教育出版社以其远见卓识和古道热肠,毅然做了一件值得大大称颂的事情——编辑出版一套《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丛书,由吕淑湘、曹先播、李行健先生任顾问。第一批5本已于去年11月面世:《李新魁自选集》、《刘叔新自选集》、《陆俭明自选集》、《邢福义自选集》、《徐通铭自选集》;另外5本亦将于今秋推出,作者是:蒋绍愚、李临走、鲁国尧、目必松、裘锡圭。这些集子基本上反映了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成就。由于他们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革”以后,而“文革”后的语言学界最活跃的也是这一辈人(1978年时他们正是40来岁),所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有的学者的观点,指出《切韵》去声的“祭,泰,夬、废”四韵无平上声相配是上古音发展到中古的结果,并不能暗示它们至《切韵》仍带辅音韵尾;相反,各种材料都证明它们在《切韵》中乃至《切韵》以前已是-i尾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