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界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属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农业文明的典型形态 ,并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特征 :源远流长 ,从未间断 ;多元共生 ,交融互动 ;农耕主体 ,农、牧互补 ;融汇吸纳 ,多重开放 ;人文精神 ,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黄遵宪作为杰出的诗人,基本上已成定评,而他对文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却还没有给予应有的估价。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在历史研究中,人们不加辨析地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理论,同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特别是工人运动中流行的一种反动思潮——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混淆在一起了。而黄遵宪自己又为诗名所掩,以致其大量遗文都没有编集刊行。其实,作为文学理论家的黄遵宪,他的文学思想同他的诗歌创作一起,对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就其理论上所达到的深度而言,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当时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梁启超。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文学改良运动中,所谓“文界革命”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它不仅变革了数千年来通行的文体,而且提出了数千年来未有的文论。不过。“文界革命”所指的“文”,既不是建立在欧洲纯文学观念之上的文,也不是中国古代“文笔”对举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描述中国古代文论的固有体系,准确地概括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的、历史的特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不少同志呼吁,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需要,来一个“突破”或“跃进”,而把“突破口”选择在讨论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问题,则是非常恰当的。中国古代文论有没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呢?抽象地议论,大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具体地解说,意见却是各有不同。首先,人们对于什么“特征”、“特点”的理解就很不一致。有的说,既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那就必须是指中  相似文献   
5.
唐代文学发展到晚期,淫靡文风,重又抬头。但诗文革新运动,影响尚存,有一批作家面对现实,创作了讽刺小品,唱出了时代的悲歌。其中在文学理论上,成就最高的要数皮日休了。皮日休是地主阶级中的进步知识分子,他虽曾投身于农民起义,但其政治、学术、文艺思想,基本上仍属于传统儒家的范畴。在晚唐各种文学思潮的斗争中,他以韩愈的继承者自居。他说:“昌黎道未著,文教如欲骞。其中有声病,于我如(舌廷)(?)。是敢驱颓波,归之于大川”。其抱负与声口,同韩愈之“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是非常相似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理论是历史地生存着的中国人民对历史地发展着的中国文学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从周秦以迄近代,中国文学理论同中国文学一样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有着自身的演变规律,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点。首先,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内容、民族特点、发展方向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形态及其独特的演进过程。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文学理论大约产生在春秋时代。从春秋时代(公元前八世纪)开始,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公元二十世纪初),在这将近三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按照今天通行的说法,开头的几百年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变革时代,而结尾的近百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发展、最后  相似文献   
7.
对于文学,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曾经作过各种不同的界定。如果从文学与人类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着眼,可以说它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社会主体对生命体验的自由宣泄。这里所说的“自由”,主要表现于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虽然三者既受人类自身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不同发展程度的局限,也在同一发展阶段上,为民族、地区、文化土壤的不同所制约。而一切民族文化中制约创造主体的最深层的因素是生命意识。因为生命问题是个终古常存而又终古常新的问题。它在人类自身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或显或隐地占据着人类思维的中心;因而生命意识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或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质。文学艺术及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理性认识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领域,其发生、发展自然同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例如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是来自人  相似文献   
8.
析“文”     
文,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通贯哲学、美学、文学的重要范畴,其义总括了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形式之美。就其内涵历史地、逻辑地展开过程来说,它主要包括三大层次。一是哲学层次。其中包括自然之文和人文之文,指一切自然之物的能够被人感知的存在形式和人类创造的社会文明的一切形式。二是审美层次。其中又分为形文、声文、言辞之文、情性之文等人类创造的一切审美形态及其规律。三是文体层次。在中国古代历史地发展、形成的一切杂文学样式都谓之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