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前言 1922至1923年间某时,俄国大学者巴托尔德在访问伦敦时②为不列颠博物馆所藏十三世纪波斯哲学家纳西列丁·徒昔(Nasīr—ad—Dīn Tusī)③的著名天文表《伊利汗积尺》抄本(Or.7464)写了一个简单题跋。这个题跋附于同一著作的另一抄本(Add.7698),其文如下: 跋Or.7464。有如我于1914年业已指出,④这是纳西列丁·徒昔Z1j A1LXAN1(伊利汗积尺)Comp·f·2b.的一种抄本。起初历史的记录远较Add.7698(Ricr,波斯,目录,页454)为详,并特别引人注目;它似是唯一的⑤提到克烈王子的穆罕默德著作,不仅其称谓为SNK~-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蒙元史学界,约翰·安德鲁·波伊勒(John Andrew Boyle)教授是大家很熟悉的。波伊勒是英国著名的波斯学家,生于1917年,从1950年起一直在曼彻斯特大学任职。他认识到伊利汗国时期是波斯史学的黄金时代,认识到蒙古帝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而他在史学领域里主要从波斯文资料入手,对十三、十四世纪的蒙古史,特别是蒙古统治下西亚和中亚的历史,做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翻译和专题研究工作。他在1958年出版了术外尼所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罗依果博士(Dr.Igor de Rachewilfz)的新著《孝经的古蒙古文译本》一书,在1982年已作为西德《中亚研究》第16辑的增刊出版,全书共109页,主要部分是导言、古蒙古文原文的拉丁字音写、原文的英译、译注和文献目录,书末还影印了十三页原书。本世纪三十年代,福克斯博士在北京发现了古蒙古文《孝经》的残页。1946年,福  相似文献   
4.
ⅠThefactthatMarcoPoloinhistravelaccountsneverreferredtotheexistenceoftealaterbecameoneofthemainpiecesofevidenceusedbyscholarsarguingthathe,infact,nevervisitedChina.Asanaspectofascholar'sresearchmethodology,suchargumentationisuntenable-Wecannotverifytheov…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英国学者吴芳思因马可·波罗游记中未提到长城等中国事物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文章认为,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至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疆界和防御外敌的作用。到了元朝,长城建筑已破败不堪。元代以前,长城在欧洲根本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是中国的重要象征。因此,马可·波罗书中未提长城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城被当做中国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作者强调,要说明马可·波罗为什么会“漏写”一些关于中国的事物,首先必须考察这些事物在当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又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已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标志,是不是引起外来旅行者的特别注意。只有在进行这样的考察后,才能合理解决所谓“漏写”问题  相似文献   
6.
约翰·约瑟夫·桑德尔斯(J Saunders)是新西兰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但是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桑德尔斯出生于英国的爱克塞特。1930年他进入设于家乡的西南学院,受到六年高等教育,得过硕士学位。从1939年起,他开始发表历史学论文。他在1947年发表第一部专著《革命年代:起自1815年的欧洲历史概要》,这部书曾在一次联合国赞助的国际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中西关系史上,利玛窦(M atteo R icc i,1552~1610)是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在许多方面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汉文世界地图的绘制。这些地图在当时流传甚广,曾强烈冲击中国人传统的“天下”观。不仅如此,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影响还远远超出中国,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地区。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中找到一些利玛窦汉文世界地图藏本,它们是东西方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世界地图绘制史上,它在总体上呈现“万国”完整图像方面也显然是超出前人的重大成果,只是由于图上用的是汉文,这一点在西方学术界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兀鲁合一那颜成吉思汗与其正妻孛儿帖兀真所生的幼子拖雷,在术外尼《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几度被称以本名,但更常以兀鲁合一那颜(Ulu(?)—Noyan)一名出现。兀鲁合一那颜,“大那颜”,得自突厥词ulu(?)“大”与蒙古词noyan。拉施德丁常称以本名,但有时称作也可一那颜(Yeke—Noyan),那自是兀鲁合一那颜的纯蒙古语对应词,以“也可”代替了“兀  相似文献   
9.
17世纪初刊行的《利玛窦世界地图》在中韩日三国产生的影响各有不同。本文探究其原因,认为是由于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三国的地图上见读,并做出具体分析。作者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对本题做了论述。结论是:在中国,牢固的传统"天下"观使利氏地图熔入明清地图的中华中心主义大统;在朝鲜,变异的"天下"观仍坚持以中国为中心的"大总",利氏地图传入较早却影响有限,而特殊的"天下图"得以产生和流传;在日本,利氏地图虽也遭到传统的"三国"观的拒斥,但实际上得到较为深广的"受容",后来其南瞻部洲图也在较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的世界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