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战场赤壁的地理位置,由于《三国志》等有关史藉记载未详,因而引起了后人的推测甚至讹传.由此引起了历代史学家和地学家的兴趣,对赤壁的讨论一直延续了一千余年.解放以后,一些书藉、图册和辞书对赤壁的地理位置仍未有统一的说法.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个问题继续开展讨论.为了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将历史上对五处赤壁位置的讨论详加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钢筋、水泥等现代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普遍应用以前的年代里,都江堰的各项建筑物均以竹笼装石为主要材料砌筑;在岁修中采用杩槎为截流的主要手段。二千多年来,都江堰正是依靠这些最基本的材料来保持它特有的光采。因此,竹笼、杩槎都被称作都江堰的传统工程技术,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文章赞颂不止,并被认为是都江堰之所以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以竹笼装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因此,用这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砌筑而成的建  相似文献   
3.
夏水在先秦时期就分江入沔,明代后,在地貌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下,其上源逐渐演变为建阳河与长湖水系,下游逐渐由入沔演为入江.杨水自古以来就是汉水的一条支流,其源头由西汉时的沮漳河下游分枝演变为南北朝时期的荆门上游山丘来水;唐代后杨口湮塞.至明清时杨水已演变为建阳水水系,但与原来的杨水已大相径庭.夏杨水在南北朝时为分杨水入夏水的一条枝河,后随杨口的湮塞而消失.东荆河是明万历间汉江夜汉堤溃口后,沿河百姓在夜汉河下游各枝河堵支塞汉、围堤筑垸,才使"形如瓜蔓"的东荆河形成单一河道.东荆河口泽口既非杨口,东荆河经行又非夏杨水古道,因而可断定"夏杨水非东荆河".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人口与水灾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人口与水灾变化的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向。这即是:二者都是以宋为分界线的。宋前,二者都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且变化幅度不大,而长江流域的人口水灾都很少。宋后,二者同时扩展至长江流域,并且,与前一时期相比,情况大为不同。就流域整体而论,水灾与人口都急剧增加;就不同区域而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灾则不管人口密度的如何,呈现出一直增长趋势;而在长江流域地区,水灾随人口密度的增减而频发或有所缓和。此外,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论,则无论流域间还是流域内的各区域,水灾都是随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而不断蔓延扩展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