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齐春风 《江海学刊》2012,(2):171-177
"九一八"事变前后,上海等地爆发了对日经济绝交运动。运动的肇因是1931年7月万宝山事件后韩国境内发生的排华暴行。上海各界组织了"上海市各界反日援侨委员会"。"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为运动增添了薪火,上海各界将反日援侨会扩大改组为"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这两个组织的主要活动是开展对日经济绝交运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是这一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央党部认可并支持各地党部积极介入运动。国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虽然认为运动是民众爱国热忱的反映,但它站在行政机关的立场,需要面对日方不断要求取缔经济绝交运动的压力,在体认中国尚无力立即与日本开战的现实下,由对运动表示"忧虑"转向压制是其逻辑的合理展开。在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的过程中,国民党党、政方面的分歧表现得甚为明显。这种分歧始终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困扰它的严重问题。应该说国民党压制运动及对日妥协有其现实上的无奈,但这极大地损害了国民党的声誉,而这正是国民党在历史上的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日方的策动、军队的参与、大后方经济不能自给及严重的腐败行为都对走私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时主要是特权人物参与走私活动,走私输入的物品种类繁多,但纸烟和毒品较多,输出的物品以当地土特产为主。走私区域大致分河区和泛区两个地区,走私的手法五花八门。走私对中原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走私活动连绵不绝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突出的现象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遭受走私影响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堪与中国相比。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在英国为维护其对华鸦片走私贸易而发动的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开始的,又是在“无货不美,有美皆备” 的美货走私倾销中结束的,其间更有气势汹汹的日货走私肆虐其中。走私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认真总结中国近代反走私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反走私斗争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是反走私斗争的权利基础 鸦片战争以后,构成国家主权的要件──被列强…  相似文献   
4.
5.
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政策 ,是近代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向东北扩张的重要手段。这一政策从 2 0世纪初开始 ,到 194 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历时达 4 0年之久 ,经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等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日本实施向东北移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试图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 ,吞并东北。该政策虽以失败而告终 ,却给东北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6.
略论近代东北地价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繁荣与衰落、社会安定与动荡的指示计、晴雨表。德国经济学家李士特说:“国家福利进退之测验,未有较以土地价值之涨落为标准更明确者。国家之灾患,亦未有较土地价值发生摇动后、发生恐慌时更剧烈者。土地价值对于国家福利其密切关系有如此者,安可忽视之哉!”从近代东北地价的变动,就可看出该地区社会政治和经济情势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46—1948年间猖獗的走私贸易发生的原因、状况及影响。作者认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官商结合、美国势力介入、海关的力量不足与迅速腐化是走私发生的主要原因。参与走私的人物众多、方式多样、物品繁杂、地域广阔、数值巨大,是走私的基本状况。走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社会不合理的两极分化,败坏了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齐春风 《阅江学刊》2012,4(4):82-88
1928年12月,日本炮车在汉口将人力车夫水杏林撞伤致死,即水杏林案件,简称"水案"。水案引起中国工人罢工并封锁日租界,日方对中方屡有挑衅,双方交涉、对峙达半年之久。最后在中方做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下,事件得以解决,但这种解决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的走私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青、绥等大西北省份地处内陆 ,本来没有走私发生的条件 ,但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发生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专文述及 ,笔者拟对此做一些探讨。一抗战时期大西北的经济状况客观上有利于日货的走私内销及内地特产的走私外运。战前中国的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新式工厂大部集中于东部沿海一带。 1937年 ,就包括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整个大后方 14省而言 ,各种工业部门的工厂数目以实缴资本额计算尚不到全国的 13% ,按工人数计不及19%。除少数几家工厂外 ,绝大多数规模很小 ,属于作坊式生产 ,在宁、甘、贵…  相似文献   
10.
1932年,中央大学发生教授索薪事件。此次事件缘于中央大学经费短缺,导致教授的薪水无法正常发放。索薪事件由周佛海请求江苏省停止负担中央大学经费的提案而起,校方、教授和学生三者共同向南京国民政府和江苏省政府请愿,要求维护学校经费。随着事件的发展,教授开始向学校施压,索薪的方式也由请愿转变为更为激烈的罢教。索薪事件愈演愈烈,教授和学生形成经费独立运动组织,不断请愿。但此后,学生逐渐成为这一组织的领导,索薪也变为干涉校务的学潮。中央大学遭到解散后,助教与教授一起,共同请愿索薪,南京国民政府终于开始十足发放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