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论艺术直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引1984年之后的中国文艺界,发生了剧烈的分化.这种分化是美学意义上的:各种美学风格迥异的作品和主张,象车轮的辐条一样向四面八方放射开去,同时又旋转着,辗过当代中国的精神领域.其中一根辐条,似乎呈现出纯感性的、本能的,又是夸张的、荒诞的面貌,但它又以深厚的意味、新异的美学形式和更接近世界与人性本来面目的品格,激动了不少接受者和批评家.这一派,我们称之为“直觉主义”派,包括莫言、残雪、何立伟的小说,实验诗,新生代绘画(尤其是西藏艺术家群体的带神秘色彩的作品),以及第五代导演的某些影片(如《黄土地》、《海滩》、《红高粱》等).这里,既可看出西方现代派对中国文艺的影响已由形式走向了本体体验,又可看出中国古代“顿悟”美学传统的当代复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少功以《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对以跨界、杂糅、片断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文体进行了自觉的、不懈的探索。这类韩式文体作品在叙事上呈现出散点结构、片断表达、自由组合、系列叙事、第一人称视角等共同特征,打通了短篇与长篇的界限,以主题一致、人物关联、独立成篇又相沿成列的方式,构成分散而又完整、看似无关实则有内在逻辑结构的长篇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3.
胡风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理论家。 自从1988年党中央为胡风彻底平反以后,他就重新成了一个引入注目的人物。但是笔者注意到,人们的聚焦点多集中在胡风事件上,真正深入细致地探讨胡风文艺思想得失的,并不多见。本文则力求从理论和学术的角度探索胡风文艺思想的丰富内容和内在结构。 1.关于“力”的现实主义: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 ,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切认同和热烈讨论。许多界别都在思考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同样 ,构建和谐社会 ,也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开辟了广阔的创作与服务空间 ,值得文艺界深长思之并努力为之。一、何谓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定义是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的关键词有三个 :一是各尽其能 ,即人人都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二是各得其所 ,即人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是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