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伊势神宫”迁宫的文化意义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长敏人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永远保持血液的新鲜。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变"是为了"不变",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是为了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永葆青春,而绝不是为了改变它,就象"吐故纳新"并不是为了改变血型一...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化可分为几大体系,任何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不能只靠创造这种文化的民族本身来完成.国家及国家意识的产生远远晚于文化.日本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一员,其文化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但日本民族并没有视其为外国文化,而是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即使在两国关系极端恶化的时期也不例外.今天,人类文化在相互碰撞中重新组合,作为文化工作者和传播者,应以继承和发展人类共有的文化为己任,不为国家关系的亲疏所左右,携手创建新的文化使人类文明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大江健三郎和他的作品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长敏川端康成作为本世纪的同龄人,交融着日本战败前后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沉积,以“敏税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成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过26年,大江健三郎这位生于1935年、成长...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有关研究孔子及儒学的著述可谓浩如烟海,但以小说的形式评介孔子其人的艺术作品却廖若晨星。这个东方的圣人,其生平思想,作为文化艺术的种子,在沉睡了两千多年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深受其思想影响的中日两国的土地上,又有两颗砰然出世,结出了可喜的艺术硕果。这就是1989年由日本新潮社首次出版的著名日本老作家井上靖的绝笔之作——长篇小说《孔子》,另一个便是1990年6月在孔子的故乡山东省出版的,由初露锋芒的山东新作家曲春礼创作的长篇小说《孔子传》。它们  相似文献   
5.
由吉林大学外文系王长新教授和金峰玉副教授(已故)为主编、外文系日文专业大部分师生和日研所部分教师参加编写的综合工具书《日本学辞典》,已于今年五月初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辞典共收词目3549条,一百余万字,并附有日本国宪法、日衣和世界历史年表、日  相似文献   
6.
宫泽贤治生前寂寂,死后声名渐显,且形成“官泽热”。这一冷一热的个中原因,恐怕与当时的日本社会环境不无关系。特别是日本步入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却导致精神上的极度空虚。于是人们便开始寻找精神故乡,企盼一个既实现了现代化又保留东方文化传统的理想世界的出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才重新认识了宫泽贤治,惊叹于他的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