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一项防御匈奴的伟大工程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大帝国,防御游牧民族的袭扰,派蒙恬、杨翁子督工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华里的长城(《淮南子·人间训》)。这条长城的重点工程在北段,即建在河套以北狼山、大青山中的长城(以下称秦长城北段)。 秦长城是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其西段防月氏、羌人,东段防东胡,北段则为防御匈奴。 匈奴是一个长期活动于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阴山以北渡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诸低级阶段,时小时大,时分时合,没有文字,没有城郭,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大约到战国后期,匈奴才进入原始社会后期军事民主制阶段。他们为了寻求气候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代,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大国之间的互相制约,使得任何一国的兴兵征伐都要面临其它国家的武装干涉。所以要想扩展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首先取得外交上的成功,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避免大国出兵。赵武灵王继位后,正是通过一系列邦交策略的实施,提高了赵国在诸国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殷周奴隶主贵族把体育纳入制礼作乐的范围,为他们的等级特权服务,使许多体育项目长期停滞在蓓蕾状态。进入战国,蓓蕾怒放。如班固所言:“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汉书·刑法志》)。这段史料说明: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4.
读了胡寄窗先生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册第二章“桑弘羊与盐铁争议”,得到不少启发,也有很多怀疑。现在仅就胡先生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几项经济措施的分析,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请胡先生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中山在战国中期是个“方五百里”的小国,由于强齐的支持,武力颇盛,非常好战,“不啬于攻战之患”,终因“数伐数割,而随以亡”。中山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但《史记》没有为中山立世家,零星记载很难联系起来,所以过去对中山国的历史相当茫然。河北平山县中山三器的出土,为研究中山国后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在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不可捉摸的中山国已经大体现出轮廓。在大家讨论的启发下,我也对中山的史料稍有涉猎,现就赵灭中山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6.
陕西人民出版社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献礼优秀图书中、有一部引人注目的《中国古代简史》。她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壮丽画卷。这部有10个省区20多所高校协作编写的大学文科历史教材,由陕西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室主任张思恩主编,张中政、杨冬生、陈正奇、高长天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同志,基本上是长期在高校从事历史教学的同志,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自己的科研成果。这部书就是他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密切协作、辛勤耕耘的结晶。《中国古代简史》能荣列献礼优秀图书,是因为她具备了许多为人们喜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伯乐相马考     
伯乐相马,古今传颂。然而,其人其事记载零碎,亦多歧异,故有一考之必要。 秦伯乐和晋伯乐 春秋中后期,秦国和晋国先后出现了两个伯乐。 秦伯乐,《吕氏春秋》伯乐名下高诱注释为秦穆公臣。《通志·氏族略四》和《古今万姓统谱》卷二十一云:孙阳氏,字伯乐。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唯贵族有氏,平民有名无氏,可见秦伯乐出身贵族。氏原是姓的分支,西周之  相似文献   
8.
试论秦对岭南的统一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族群。由于支系繁多,战国后期有百越之称,古代越、粤通用,故古籍中又作“百粤”。在百越中有几个较强的族体,其中有以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于越;有以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即温州一带为中心的东瓯,又称东越;有以今福州一带为中心的闽越;有分布于五岭山脉以南的有南越和西瓯。秦灭楚之后,于公元前222年在于越地区建立会稽郡,在东瓯、闽越地区建立闽中郡,惟南越和西瓯活动的地区尚未归入秦的版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