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关民族精神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二、三年来研究民族精神问题的论文不断面世,据不完全统计,自1988年至今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的直接论及这一问题的文章就有70多篇。不少学术刊物还专门辟栏目对此展开讨论。如《浙江社会科学》(原《探索》)的“民族精神与伦理建设”栏目,《山东社会科学》的“关于中国精神的讨论”栏目,《学术研究》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专栏,《哲学研究》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哲学探讨”栏目等等。一些出版社也纷纷组织出版有关民族  相似文献   
2.
自由的悖论--重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虽然以研究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为宗旨,但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精神困境及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的分析,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以自由为主线,从自由对人的双重影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如何克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这三个方面述评了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3.
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简称“温州模式”)出现在改革时代的我国农村,不仅以它对温州社会经济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影响而引起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还因为它同时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如果说温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付出代价之后取得了一定成功的话,那么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目前正经受着新旧交替引起的阵痛。因此,从理论上说明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后出现的现象,正确评价这场发生在农村的变革,对于促进新旧体制的转换,减轻或缩短“分娩”的痛苦,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温州模式下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变化作一理论说明,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社会全面进步”学术讨论会综述□俞伯灵曾骅由浙江省社联主办,宁波市社联协办的华东地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社会全面进步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22~24日在宁波举行,来自山东、江西、江苏及浙江省的近40名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讨...  相似文献   
5.
俞伯灵 《浙江学刊》2005,(6):175-179
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速,文化经济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的论断,阐述了文化经济的本质属性及生产、消费的特点,认为大力发展文化经济既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实施赶超战略的立足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改革开放意识,从理论上探讨我省利用外资的途径和方法,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省社联、《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等6家单位于3月31日在杭州联合发起利用外资理论研讨会。与会的3O余位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就目前我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利用外资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在谈到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时,有的同志认为,80年代初,国际上融资条件宽松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自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海湾战争以后,国际上对资本的需求有增加的趋势。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各国因经济  相似文献   
7.
立体开发文化经济促进浦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克斯·韦伯以来,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以浙江省浦江县为例,通过对浦江区域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揭示出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独特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体开发文化经济,推进浦江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独特赶超战略。  相似文献   
8.
再创浙江文化的辉煌——浙江文化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调研组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是浙江省在提前达到小康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定地朝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浙江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社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本刊讯]浙江省社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2月21日-23日在杭州举行。省社联所属95个学会、省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地市社联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委书记李泽民,省长万学远,省委副书记刘枫,省委常委、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中国60年为例,具体考察、分析了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之所以选择"精神激励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新中国确立起来的主导意识形态有很重要的关系;1978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也可从意识形态角度得到合理的诠释.文章最后对新中国60年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了简要的小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