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美娜  冷慧 《理论界》2015,(1):110-113
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反映了造成人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表达了印第安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生态智慧。这不仅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民族的出路,更是人类恢复生态、自我救赎的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已成功闭幕,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于2011年8月在深圳举行。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长驻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将举办更多的大型国际活动。这些大型国际活动需要众人参与,其中,高校学生凭借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也是这些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对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培养志愿者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以进一步更多、更好地参与大型国际活动。  相似文献   
3.
文化冲突及其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是后殖民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对《典仪》和《北迁季》的文本解读,不仅客观地揭示了印第安和阿拉伯少数族裔的历史、文化及生存状况,展示了世界少数族裔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艰辛历程和策略,更突显了种族及殖民关系下的文化身份迷失与重建并非只属于某一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议题,这对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族裔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情况来看,辽宁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基础、以目标教育为导向的辽宁省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具有职场就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英语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5.
每年一月二十六日为“澳大利亚日”,又称“悲痛日”、“侵略日”、“幸存日”.本文根据对近十年澳洲媒体关于澳大利亚日活动报道的分析、以及根据对澳大利亚民众抽样调查的分析,并基于对澳大利亚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揭示了澳大利亚日及其相关纪念活动所蕴含的内涵和澳大利亚日所显示出的澳洲政府与澳洲原住民之间的政策性矛盾与冲突、以及当代澳洲民众既要坚持身份认同又要维持民族和解的纠结情绪.  相似文献   
6.
每年一月二十六日为"澳大利亚日",又称"悲痛日"、"侵略日"、"幸存日"。本文根据对近十年澳洲媒体关于澳大利亚日活动报道的分析、以及根据对澳大利亚民众抽样调查的分析,并基于对澳大利亚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揭示了澳大利亚日及其相关纪念活动所蕴含的内涵和澳大利亚日所显示出的澳洲政府与澳洲原住民之间的政策性矛盾与冲突、以及当代澳洲民众既要坚持身份认同又要维持民族和解的纠结情绪。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直被视为口头语言工作的基石。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课堂讨论法未能得到大多数教师的青睐,其重要作用被忽视。英语阅读课教学要达到以内容为依托的课堂讨论来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阅读能力目标的关键是成功设计运用以内容为依托课堂讨论教学法的设计指导原则。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设计这样阅读课的五条指导原则:一是每节课的设计应体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二是主辅阅读教材并用,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三是选择教学策略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而定;四是设计课堂讨论必须考虑课堂讨论的目的和组型的大小;五是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评价应更多围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独立见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澳大利亚著名原住民作家吉姆·斯科特的获奖小说《心中的明天》第一章为例,通过分析文中出现的吟唱仪式和死亡之鸟的神话传说这两种澳洲原住民的文化形式,说明澳洲原住民的“梦幻”世界观是作者建构原住民身份和抨击殖民统治者同化政策的认知基础,读者只有了解作者内化了的“梦幻”世界观,使之成为作者——文本——读者互动的认知桥梁,才能理解文本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握作品的主旨,体验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