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历史的车轮又向前滚动了半个世纪。沧海桑田,而它光辉永存。《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艺实践的丰富,某些论述需要重新认识,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它所总结的科学规律、基本精神,仍然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小说创作中有写社会和写人生之争。有的同志认为,写社会,就是提出社会问题,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这样的作品似乎不够有“味”,缺乏艺术生命力。写人生,就是写人的命运,人的感情,文学就是“人学”,因此作品耐看,能传之于世。相形之下,写社会似乎比写人生“矮一头”,因而有的以写社会闻名的作家不免“自悔少作”,开始转向,着力于写人生了。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同志认为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同志则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这种介于“报告”与“文学”之间的独特的文学样式,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它能堂而皇之、毫无愧色地登上文学的殿堂,还是近十年来的事。特别是最近几年,报告文学作家多注意于某一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应该为报告文学创作的这种发展态势唱赞歌。本文却想提出几个问题,似供报告文学作家和读者思索。  相似文献   
4.
对真善美的探求——论高晓声的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心里想着农民,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的作家,首推高晓声。他以朴实、凝重、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完整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塑造了一个个平凡善良而又光彩照人的农民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短篇小说,饱和着作家的心血、眼泪、欢笑,是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善美孜孜探求的结晶。一真实是艺术的生命。高晓声的小说,展现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作者说:“从《流水汩汩》到《漫长的一天》,从《“漏斗户”主》到《柳塘镇猪市》再进到《陈奂生上城》,基本上把1979年农村在政治经济上的进度和变化反映出来了。”这幅图景是完整的、丰富的、复杂的。要反映农村在政治经济上的进度和变化,勾勒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首先要把握农民的思想脉搏,敏锐地触及农民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向生活的本质开掘。高晓声的小说总是从  相似文献   
5.
<正> 李准是个多产的作家,他写过小说、电影、话剧、曲艺、报告文学、歌词。但是,奠定他作家的创作道路,为他赢得声誉和读者的喜爱的,当首推小说。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发表了《不能走那条路》、《孟广泰老头》、《冰化雪消》、《李双双小传》等五十余篇小说,为我们勾勒了生动、鲜明的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图卷。他的小说,几乎都取材于他最熟悉的农村生活。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歌手,是广大农民兄弟自己的“土作家”。虽然,绚丽多姿、色彩丰富的农村生活的土壤培养了不少有成就的作家,他们都在生活的发展中捕捉新的题材、新的人物,讴歌新的生活、新的思想,但是,李准的小说,却能独具风采,别有馨香,给读者以新的感受。李准同志搞创作,从不满足,从不走捷径,总是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前进,刻苦地创造、艰辛地攀登。  相似文献   
6.
60年代前后,我国文坛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盛期,散文作家群星灿烂,杨朔、秦牧便是其中的姣姣者。他们不但创作甚丰,质量尤高,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杨朔的《香山红叶》、《荔枝密》、《茶花赋》、《雪浪花》,秦牧的《花城》、《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几  相似文献   
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繁荣文艺创作、发展科学文化的唯一正确的方针,是无产阶级坚定不移的阶级政策。“四人帮”粉碎以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再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短短的时间内,一扫“四人帮”造成的万马齐暗的局面,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带来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这说明了“双百”方针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正> 我爱读刘白羽同志的散文。读刘白羽的散文,就象听一阕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曲:其间有历史的回声,有现实的足音,有理想的鼓点;有诗意的追求,有感情的波澜,有思索的光华。它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小说创作出现“疲软”,读者对小说发生的审美“疲劳”的状况下,刚破土而出的纪实小说却能独秀于林,深得读者的青睐,然而蛾眉遭妬,它也就从此多事了。一本大型选刊要转载《流星》,作者“不禁一愕:‘这是报告文学呀!’”,编辑却“微笑着说‘但也是传记小说’”。于是,报告文学上了小说的选刊。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举行招待会,澄清纪实小说《无冕皇帝》所写的不实,认为是攻击了他及其他十多位文学界人士,有关方面责令作者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