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育林资金短缺的原因造成伊春林区育林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由,又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第一,指导思想上长期重采轻育,采育比例失调,营林欠帐过多,有限的育林基金负债使用,入不抵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伊春林区在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政策指导下,违背了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长期过量采伐,超负荷作贡献。开发42年来,年均消耗蓄积超过林木生长量近1倍。并且长期片面推行大面积皆伐,木材生产最高年份达744万立方米,皆伐比重达97%。1988年未,仅皆伐迹地营林欠帐达14.4万公倾。加之过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落得不实,造林保存率低,加重了采育比例的失调。近几年,伊春林区虽尽了很大努力,还上了一些营林欠帐,但截止1989年末,尚有需要造林面积626亩,同时今后每年还有新发生的皆伐迹地40万亩左右。这样,伊春林区定产238万立米后,在育林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既要背着还清营林旧帐的沉重包袱,又要当年不能有欠帐,便只能望山兴叹。  相似文献   
2.
华景伟 《学术交流》2008,(1):171-175
生态文化是伴随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高度发展而出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它既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一面旗帜,又是凝聚林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源泉.2007年初,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正式宣布:我国首次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建设.近年来,伊春林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抓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抓引导重点,大力弘扬林区建设的主旋律;抓精品创作,造就大森林文艺劲旅;抓平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资金投入,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实践证明,生态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文化条件,为政治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生态文化建设是"森林之魂".  相似文献   
3.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和国有林区的全面改革,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2006年初,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市开展以“国有林地承包经营”为模式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4月份启动,至年底仅仅8个月的时间,迎来了人喜、林兴、企业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态势。具体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承包林户家家有项目,逐渐形成了不断增加财富的良性运行机制;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在试点林区蔚然成风;适应创新林业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林区内在要求的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层干部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赖,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尤其是改革突破了产权禁区,通过转制放权、公开公平公正地确权,结束了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处于虚置状态而严重缺失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