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在封里刊登了哲学豪艾思奇同志的一组照片,其中一幅的说明讲艾思奇同志从上海初到延安,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陪同,到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参观黄帝陵。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年前后,艾思奇在昆明家里养病两年,痊愈后便再次东渡日本,考入福岗高等工业学校采矿系。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激于爱国义愤,毅然弃学回国。到昆明后,他原想活动官费赴别的国家留学,事不成,家里也无力支持。他无心眷恋故乡,更不愿在家里过温暖舒适的生活,耽误学业。一九三二年,艾思奇来到笼罩着白色恐怖,但又汹涌着革命浪潮的大都市上  相似文献   
3.
一代哲人艾思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一书在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的哲学事业,他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乡,青少年成长于昆明,在上海走上革命道路,到过延安,解放后在北京工作,毕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贡献,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提供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坚持和发展相结合等关系的基本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以来,杨献珍同志在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上,对艾思奇、王若水等同志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在1981年第4期《社会科学战线》上,王若水同志发表了《辩证法的命运》一文以后,杨献珍同志紧接着在今年第1期上发表了《唯物论的命运》一文,对王若水同志的观点提出了反批评。这种批评和反批评,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杨献珍同志在《唯物论的命运》一文中说:“王若水、艾思奇同志多年坚持说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我们说,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