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碳经济及其影响因素的多维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但在如何实现低碳发展问题上各国有不同的路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碳经济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影响碳排放的众多因素之中,能源强度是核心因素,而能源强度高低的关键在于能源利用技术.此外,按照有关环保理论,国家的发展水平是选择低碳发展路径的现实依据.根据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应将提高生产技术作为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进路.  相似文献   
2.
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各国各地区的互联互动日益加深,全球能源安全出现了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中国政府在对全球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为核心的新能源安全观,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进行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吴兆雪  王梅 《学术界》2005,(1):64-71
一定的发展理念是一定的发展观的内核所在。从发展理念和精神深层看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 ,是科学发展观对以往发展理念的历史性提升。因此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之魂。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学术界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能否适应新形势,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深入研究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路;以全面的观点看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开放的世界: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安徽师范大学陶富源教授的《学术论文写作通鉴》是一部指导当代青年学子如何治学与写作的系统性教程。该书的特点是:立意高远,将治学之道与治学之术融为一个整体;视野开阔,将作者与中外学者的治学与写作经验加以融汇和创新;理实交融,将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本源性因素,许多不和谐现象都是由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引起的.政府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体现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有新的思路与对策:既要深化理论研究,包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和积极借鉴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又要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包括户籍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创新,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意愿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进行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历史经验。红色文化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在实现途径上,强调以协作求安全与和谐;在根本措施上,强调共同发展是安全与和谐的基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贯中西、综合创新是造就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学贯中西、综合创新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化竞争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