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永年先生近年发表了《<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抽毁辨》一文,力持《自述》原稿未被抽毁说。早在1982年钱远镕先生在《学术月刊》上也发表了《李秀成<书供>原稿未被撕毁——与罗尔纲先生商榷》一文。我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求教二位先生和读者。一、黄先生提出的《自述》原稿未被抽毁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一)黄先生说:《自述》原稿,“如被抽毁过,必然会按照不同的抽毁方式留下不同痕迹,但在这个写有原稿的簿子上找不见任何痕迹。”如果其中某些整页被抽毁,则被抽去  相似文献   
2.
1860年太平天国西征,其目的在于攻武汉,解安庆之围,以保天京。这是太平天国后期一次重大的军事战略活动。它的失败,造成了安庆失陷,天京危急。史学界普遍认为西征是正确的,其失败原因主要是李秀成消极参战,贻误战机造成的。①有的则认为是英国的干涉造成的。②我认为上述二说不是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整个战略决策的失误。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海龄在镇江保卫战的表现,历来是有争议的,有的评价则根本否定他。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请大家指正。海龄(?——1842年)满州镶白旗人,郭洛罗氏。由骁骑校调任守备,荐升至总兵。1840年(道光二十年)8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统,9月调任江宁副都统。1840年英国发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和早期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总起来说有三种意见; (一)广西武鸣县(即武缘县)说。见1962年2月12日吕集义写的《林凤祥的籍贯及其它》一文。同年2月23日上海《文汇报》就此发表了《广西调查林凤祥的籍贯》的报导。《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一书,亦将此说编入。其根据是武鸣县一块立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三界祖庙庙丁碑》,上有林凤翔及其弟林风集的名字。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志》以及《广西一览》和传说中亦谈到林凤祥是武鸣县人。(二)广东揭阳县说。见《历史研究》1957年第4期上发表的蔡起贤《太平天国北征将领林凤祥》一文。主要根据是揭阳林氏族谱上关于林凤祥世系的记载以及揭阳林德侯写的《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稿本及当地传说。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为什么没有自立为帝?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的热门话题。近代著名的政论家章太炎在《失机论》中曾说:“吾尝谓曾文正之克金陵也,豪俊之士,杂沓云合,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不以此时建号金陵,而俯首下心以事辫发之孱胡,其昧于大义,而为中国遗无穷之患也,亦甚矣。”章太炎在这里指出曾国藩没有自立为帝,是近代史上重大失机事件。 人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曾国藩曾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土的要职。1861年11月20日,清廷又命曾国藩管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事,自巡抚、提督等以下文武百官皆归他节制,这是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同时,他的亲信左宗棠督办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续宜由湖北巡抚凋为安徽巡抚,严树森由河南巡抚调为湖北巡抚,李鸿章署江苏巡抚。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势力还伸展到西南内地,所谓“西至四川,东至海,则皆倚国藩为一”当时曾国藩的势力真是达到清朝的半壁江山,同时,拥有当时最强大的军队。因此章太炎论述到“或渭是时西有骆文忠,南有左文襄,各拥旄节,皆非肯相者。然文襄与官文,贸首之仇也。使曾公子佛尔图春许奏之顷,激厉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