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 我国历史上的先秦阶段,从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正是我国原始宗教形成、发展、衰落的时期;秦汉以后,逐渐出现新的、较为完备而高级的宗教或世界宗教;春秋战国时期,则可以看作原始宗教向新宗教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一方面存在着许多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遗迹,同时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共同体中还保留了图腾崇拜;就在一个共同体中,“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往往长期并存;另一方面无神论思想陆续出现和形成,虽然和有神论意识形态拥有广泛的信仰者的状况相反,它最初仅仅流播于少数思想家或政治  相似文献   
2.
一桥梁是人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重大手段之一,也是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水平的物质成果。根据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古人有的建造石桥;有的建造木桥;有的建造索桥,其中又分竹索桥和铁索桥。《说文解字》说:“桥,水上梁也”,看来主要是为了解决过河的问题。远古时期,人们看见落叶和树木浮在水上,得到启示,首先发明了独木舟。这在许多浅演的部族或部落中是常见的现象。由于发明了舟船,比较容易的就发明了浮桥。《诗·大雅》里有“造舟为梁”的记载,可见至迟在西周时黄河流域已经使用浮桥了。但是有不少河流,水势迅猛,激流汹涌,山高谷深,壁峭崖陡,要搭造浮桥十分困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浮桥既不方便,又不经济。因此,修建桥梁就成为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最好的办法。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的居民住居区的外面挖有深宽各五、六米的壕沟,以防野兽的侵袭,壕沟上搭上横木以便行走交通,这应说是相当早的一种桥梁吧。  相似文献   
3.
关于先秦历史上楚人的族源问题,两千多年来各方面人士说法不一。或说楚为“蛮夷”;或说楚为“苗蛮集团”;或说楚为“南蛮”;或说楚为“荆蛮”,“楚人是夏时三苗族的后裔”,“楚属三苗”;或说“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或说“楚人的先祖很可能就是三苗”,和楚王同族的“屈原可能属于苗族,他是精通并吸收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苗族文学家”。歧说纷杂,莫衷一是。这个问题涉及先秦史上华夏族人的历史、楚国的历史、三苗和苗族的历史,以及有关部族或民族相互混融和形成的历史,事关重大,故略抒己见,以就正于博学通人。  相似文献   
4.
释“莫敖”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论著均以为楚国官制与中原各国相比,颇有差异,其中特别是“莫敖”和“令尹”二职,是楚国所独有的职官。实际上,楚官与中原各国基本一致,个别具有特殊名称,究其渊源所自,仍属夏、商、周二个体系;“莫敖”和“令尹”的由来,当可说明这一问题。周原甲骨上的“楚子来告”,充分反映西周初年周楚之间的密切关系,楚国官制直接受到西周王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78年3期《历史研究》发表了《火长》一文,认为:火长就是舟师,仅是海船上的导航人员。《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4期《“火历”初探》一文,又认为:海船上的火长.就是古代的火正。我认为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探讨。搞清关于火长的问题,对于弄清我国古代军事上的基层组织,和海运上航行人员的组织情况,以及古人对火的管理,均有密切关系。火长一词的正式出现,可以肯定是在汉代,而它的渊源,我们完全有理由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一点,不能把它看作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周礼·夏官司马》中,提到军事组织的情况,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五人为伍,伍皆有长。这个伍长,实际上就是火长,古代的军事组织系统,往往和民政组织系统是相互  相似文献   
6.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赵文化当然是赵国的文化,但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赵文化也可视为赵地区的文化,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无论是时间上或空间上,显然具有较为广阔的延展性。这里拟就赵国文化进行一些探索。 1 赵国是“三晋”——赵、韩、魏之一,赵文化自然是由晋文化所孕育,由晋文化增殖裂变所形成。 任何文化总是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有时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一个文化的主体总是和其它文化不断的冲突与融合,总是在彼此渗透与相互传播之中,使先进文化的传播圈因之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7.
《人文杂志》1983年第4期刊发的《记“汉匈奴为鞮台耆且渠”印》(以下简称《印记》),提供了关于该印的有关具体资料,对于汉王室和匈奴的关系、匈奴的社会制度以及汉匈二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是一重要的参考文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印记》文中引用陈直教授的遗书,认为“汉为归顺之意,匈奴为国名,为鞮为爵名,台耆为人名,且渠为官名”。作者据此进一步分析:“姑涂□当为爵名,犹汉语子爵也。而‘为鞮’已为侯爵、且渠官(中下级军官)。”这些见解似与历史实际不合,特作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夜郎史迹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古代蜀郡西部,旄牛地区,丽水之中,即金沙江流域,原以盛产黄金著名于世。楚国为开采这里的黄金就分封了两个王国——岷山庄王和夜郎庄王。他们都以庄为姓,说明他们都属于楚庄王的近亲宗支。关于岷山庄王的问题,在《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见云南《思想战线》1977年2期)一文中已有所论列。此文则以探讨夜郎史迹为主作为前文的补篇。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夏代的经济生活及其社会形态的探讨,虽然仍旧难免有分析推断之处,但其依据的科学性显然会与日俱增。总起来说,夏代经济生活中,渔猎业和畜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种植业正在兴起;处于粗耕农业阶段;各地各族的发展并不平衡;在社会制度中,家长奴隶制占居主导地位;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西周春秋时代,流传着周族祖先后稷的历史,其中虽附会不少神话,但确也保存了周代民俗上的一些真实材料;原始宗教的“高禖”信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汉唐以至近代的论著中,凡涉及“高禖”者均以祭祀求子嗣作为解释;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