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时空概念已经不是哲学的特殊品,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核心问题.在社会学的研究层面上,吉登斯的时空类型能够深刻地描述和解释现代生活的时空特性.实际上,吉登斯的独特时空概念和类型分析途径具有自身的理念前提和逻辑基础.他不仅从哲学角度批判和吸取合理的成分,而且另辟蹊径构思自身的时空解释体系.在对日常社会生活的时空理论阐释方面,吉登斯的时空概念和类型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时空其他特质的疏忽点.  相似文献   
2.
姜利标 《创新》2011,5(1):95-99,128
至今,学界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阐释颇多。处于现代新时期的时间点上,解析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概念,然后从社会运行的核心要素、社会运行的机制和社会运行的逻辑及推演原则四方面揭示著作中隐含的社会逻辑,从而条理化地透射出著作所隐含的社会的真正内涵,将著作的阐释开阔到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的发展注定脱离不了历史特质的面对与运用.这种历史特质的面对与运用,可以从学科关联中弥补社会学的内在要求.社会学的发展不仅要面对历史特质下的理论传统,还需要面对现实社会问题阐释的历史特质以及历史特质下方法关联中想象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5.
自社会学创立之初,中国也随后积极地加入了社会学的学科研究行列中,并在当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由于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国内的社会学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主流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国内三代社会学家努力提倡的"社会学本土化"愿望中,社会学真正的本土化标志应该在于理论的本土化.但目前中国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历史发展的境遇和学科理论发展的逻辑中寻找突破口,应是新时期我们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反思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结合现实从不同的角度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进行了相应的阐释与评价,从而使它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内经常被探讨的文本。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论法的精神》的评价与阐释基础上,综合和提取出自身的解读性视角,即从论著的总体性和孟德斯鸠写作的深层目的两个层面,对《论法的精神》进行政治社会学的文本定位归属;并从《论法的精神》里解析出政治社会学的分析中轴、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核心以及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借以呈现孟德斯鸠著作所潜藏的政治社会学文本分析范式,以期实现对《论法的精神》的具体性建构式解读。  相似文献   
7.
“基层社会秩序如何可能”一直是中国研究的议题之一,《被困的治理》某种程度延承和回应了这一蕴味十足的议题。在对基层研究“村落、县域以及乡镇研究单位”的审慎性反思后,它从容地选择既兼顾乡村生活复杂性又兼顾科层组织制度分析长处的乡镇作为田野研究起点。在深描河镇近30年的历时性事件变迁时,《被困的治理》也试图与传统基层治理研究中的主体范式和规则范式对话,并结合当前多元化治理主体、双重性治理规则以及治理媒介资源的基层结构化情境变迁,构建“复合治理”概念借以弥补传统基层治理研究范式的遗憾。虽然复合治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基层社会变化的新视角,但基层社会本身在复合治理的“双重、多元、灵活”的标准下又陷入治理的困境。总的来说,《被困的治理》在提供启发性引导时,又给我们遗留下了“治理走向何处”的未结议题。  相似文献   
8.
姜利标  卫小将 《社会》2013,33(1):225-240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1(应星,2011)是研究中国抗争政治的一本新著,其理论尝试和学术观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书中不乏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抗争政治现象研究的敏感观察力,也体现了丰富的社会学想像力(米尔斯,2005).因此,从适宜的视角去诠释该文本,构成了本文评述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的发展注定脱离不了历史特质的面对与运用。这种历史特质的面对与运用,可以从学科关联中弥补社会学的内在要求。社会学的发展不仅要面对历史特质下的理论传统,而且还需要面对现实社会问题阐释的历史特质。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对待历史特质,也能够产生历史特质下社会学的方法论冲击。  相似文献   
10.
姜利标 《浙江学刊》2023,(2):66-74+2
虽然社会学传统没有留意修辞理念对学科地位的合法获得及知识生产的影响,但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已不自觉地与修辞理念进行纠缠。本文将“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又无法忽视修辞影响”的发展阶段,称之为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类修辞形态区间。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发现,社会学传统实际上潜藏着类布道性修辞、类认知性修辞以及类论辩性修辞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在为学科赢取合法性地位以及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不同层面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成熟化体系的形成。可见,修辞不仅能为宏观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史提供创意视角,也能为学科知识的后续生产提供经验性参照。它将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守护型幽灵”,始终陪伴这门学科的发展而得以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