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庸小说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批判安凌摘要金庸的新武侠小说,除了在语言、艺术上臻于较高境界外,更主要的是他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的准确把握与批判。笔者试图分析金庸小说中的民族心理、文化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这种心理、文化的批判。关键词金庸小说,反传统我们在金庸小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但传统是它的内核。所以,在百年发展中,它经过了一个由文体变革逐步到内容变革、由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小说到以现代眼光发掘传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中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凌  单宏军 《唐都学刊》2003,19(1):58-59
全球化最初仅是经济领域的事 ,倡导者和规则制定者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确 ,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已积聚了充分的条件和基础 ,从而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必须加入这个进程 ,否则就会被 2 1世纪的世界淘汰。可是 ,高悬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尤其是文化艺术 ,是不是会随着经济的变革而完全实现直接转化呢 ?文化历来标榜的是“个性化”、“独创性”以及“反制度化”精神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文化更是以多元化、“本土化”的追求来尽可能地保留本民族传统 ,并给予其他民族传…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中出现的叙述者"我"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小说叙事形式具有多变性,构成超叙述层和主叙述层在阅读时的多元化趋向.这一叙述者在从《呐喊》向《彷徨》的写作过程中逐渐由"现身"转向"隐身"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鲁迅的著名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伟大的实践意义 ,但从美学上看 ,它却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6.
戏剧改译的目的是为了演出,所以改译要有效调动观众的文学经验和艺术经验,而观众作为此在存在的人,时间和经验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是他们理解戏剧作品和戏剧艺术技巧的先在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萧伯纳戏剧改译本在现代中国演出的失败和成功,考察李健吾成功改译本《说谎集》是如何把握本民族观众理解的有限性和历史性,并最终接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达到对民族社会生活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鹿鼎记》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文化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8.
胡适在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和对李渔戏曲的肯定,都出自于剧场性这一戏剧的根本特性。胡适认为李渔戏曲特有的曲折而充满矛盾纠葛的情节,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恢谐风趣的宾白,对生活和人情的细腻体会,决定了李渔戏曲是活的文学的样本。胡适这种客观和充满学理性的态度,决定了他在五四时期的戏剧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