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蒙运动的基本偏见是以偏见反对偏见自身;启蒙运动的偏见是否认传统的权力。西方笛卡儿传统的遗产是把自我看作是被传统和偏见包围着的无限能力和愿望的实体。为了正确理解任何东西,我们通常对自己说,自我必须排除其假定,按世界的真正面目来看世界。笛卡儿认为理性与传统是对立的。在他的影响下,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理论家阐述了这一划分。笛卡儿认为,对公认的信仰应当以怀疑论的悬置法处理,应当根据理性检验其价值。施莱尔马赫以同样的方式宣称,解释是摆脱误解的一门艺术,这误解是由于不受限制的理解造成的,因为理解会自然而然地…  相似文献   
2.
希望神学史     
希望神学是6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的神学。它强调希望,强调末世论。这种神学不同于那种“世界毁灭”的消极末世论,而是强调朝未来开放,强调上帝在未来,在前方或内在于心,因而人应当超越当前,而这个超越意味着同资本主义、技术社会不妥协。希望神学主张批判,反抗现实,这导致了革命神学,这样它就同西欧的激进学生运动联系在一起。希望神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是莫尔特曼和布洛赫,前者是有神论者,后者是无神论者。这也反映了当前西方各种思潮合一趋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封建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封闭的农耕自然民族状态,而是进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自由的道路。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而不是从属于历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自然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1  通常,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tory)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分支。一个分支是对历史研究进行哲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概括;另一个分支是试图在事件的进程中,或在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发现某些意义或重要性,它超出普通历史著作的可理解性之外。在当代文献中,这两个分支通常分别被称为“批判的历史哲学”和“思辨的历史哲学”,有时也被称为“分析的”和“统观的”历史哲学,或“形式的”和“实质的”历史哲学。二者的区别类似科学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区别。  思辨的历史哲学指对历史的一…  相似文献   
5.
真正意义上的History(历史),不谈自然界由主动因引起的而可以依定律明显解释的必然事件,而仅仅着眼于以精神的自由选择为根据的人类事件。“历史”因而指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人类的生活场地和生活秩序。人的本质是站在历史之内并创造历史,人类是以历史性存在者的资格去做事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记载,在吾华,叶公said to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reply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价“值”观念就截然不同。显然,“吾党”有两派竞猜,有人提倡证之,有人提倡包庇。  相似文献   
7.
争取宗教自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在早期阶段表现为争取宗教宽容。但宽容不等于自由。近代自然神论者提倡以理智为向导,发扬怀疑精神,充分尊重个人判断,这导致了信仰自由。信仰自由借重于法律首先在美、法等国得以实现。无法律则无自由,无法制则不能保障公民权利。信抑自由并非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创立。它的理论基石不是无神论,而是对个性和人权的敬重。不应把公民信仰自由权利归结为党的宗教政策,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信仰宗教是公民的私事,只同个人良心有关;动员社会舆论“批判宗教”,违反法制精神。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在学术上地位平等。只有开放有神论,才能真正繁荣宗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政治神学创立于欧洲,但是现在已经转移到第三世界。政治神学在其早期阶段是在欧洲政治活动不断高涨的激进运动的背景中提出来的,这场运动最后在欧洲大陆的大街上和各个大学的校园里爆发出来。如今,政治神学已经传播到国外。接着机枪声已停止了,后来马路上也趋于沉  相似文献   
9.
1965年前后出现的当代政治神学,接受了启蒙运动对国家与社会的划分,对福音作出有利于穷人和发展中国家的解释。莫尔特曼重新审查存在主义神学,反对把具体的经验和对世界的改造推卸给不考虑价值的实证科学,而只为神学保留帕斯卡尔的“心的逻辑”与主体的私人内心世界的主观神学。莫尔特曼赋予耶稣十字架受难以鲜明的政治意义,强调人类目前所遭受的苦难和解放,强调神学的实践性、政治性、批判性、公众性。本文最后指出,宗教信仰并不总是关乎集体,它也有私人内心生活的方面,有其天国、超验、灵魂拯救的方面。政治神学并不能彻底排除或包容神学的其它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一般说来,末世论被认为是关于“最后的事物”(theLastThings)的学问,或关于“万物的终结”的学问。这样想,就是以好的启示文学的方式思考问题,但绝不是基督教意义上对末世论的认识。以启示文学的方式思考,意味着对事物的思考贯彻其始终,对之加以彻头彻尾的思考。历史的两可性总有一天会变得明确无误,过渡性的时间总有一天会消失,有关生存的不可解答的困境总会停止。有关终结的问题是从历史的磨难和历史存在的忍无可忍中产生的。这就应了德国一句格言:一个恐怖的结局,胜似一个绵绵无期的恐怖。末世论总被认为是讨论末日、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