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价值观角度看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效率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效率范畴的界定及对影响经济效率因素的剖析出发 ,文章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效率范畴的态度和直接向人们推销特定的价值观 :效率第一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追求经济效率是必要的 ,否则社会难以正常运转。但把追求效率变成效率第一主义 ,在理论上的失足是明显的 ,在实践上则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尽管如此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12月份,中国的媒体,如《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曾热烈地谈论中国经济学(家)问题."家"字之所以用括号括起来,原因在于导火索是"家",实质是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现状的担忧和不满.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与"两弹一星"升天相比毫不逊色①,但大多数人并不买账②.香港学者丁学良先生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武汉大学的邹恒甫先生也来帮腔:"国内经济学家大多不入流."③  相似文献   
3.
4.
由于认识、语种和社会历史等原因,维柯的学术思想一直遭到冷落.殊不知,他的学术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精神资源之一,典型者有:历史和逻辑有机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人自己创造自身历史的观点,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以及其他诸多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洞见.关注其人,研究其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史将会被重写.  相似文献   
5.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12,32(5):16-23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哲学本体论。它既不是物质哲学本体论,也不是实践哲学本体论,更不是社会生产关系——实践本体论,而是劳动哲学本体论。这一本体论思想散见于马克思的哲学文献及政治经济学文献中。为了厘清这一本体论中的本体——劳动,马克思前无古人地揭示了劳动的原型性质、历史性质、属人性质、基础性质、预设性质和受动性质。这些性质的揭示有赖于对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的批判,马克思所主张和运用的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汉娜·阿伦特以谬解"消灭劳动"提法的方式攻击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本体论,但其思想混乱在马克思原生态的强劲思想逻辑面前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6.
近读冯军先生《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开阔了视野,借该书之力,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又进一步。此处的“合法性”可有三解:一是合乎人定法:二是合乎人定法但不合乎非人定法;三是既合乎人定法又合乎非人定法。理想性的刑事判决既合乎人定法又合乎非人定法:现实中的刑事判决往往合乎人定法但未必合乎非人定法;坏的刑事判决凌驾于人定法之上,  相似文献   
7.
8.
秋风先生在《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载《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一文中长篇宏论地申说一套道理,其逻辑思路如下:鉴于英国自由市场制度的历史和我国的现实,我们已跌入制度决定论的陷阱。跌入陷阱的根本原因是个体解放走过了头。  相似文献   
9.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公式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就是把对马克思的人学公式费尔巴哈化,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一系列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极为有害的后果,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否认了1844年以后异化劳动理论存在的客观事实,造成了马克思思想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以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逻辑著称于世。谁能想到,以“经济学帝国主义”自居,自我感觉是社会科学王冠上的“明珠”的经济学。在自己的学科名称历史上曾按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逻辑韵律跳了一场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哲学之舞呢!回归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无穷,我们所看中者,正是这里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