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美国大陆桥美国大陆桥运输始于1967年。它包括两条线路:一条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路线,从美国西部的洛杉矶、西雅图、旧金山等太平洋口岸上桥,通过铁路横越美国至东部的纽约、巴尔的摩等大西洋港口转海运,铁路全长约3 200公里左右。另一条为连接太平洋与墨西哥湾的路线,也是从西部的太平洋口岸上桥,通过铁路至南部墨西哥湾口岸的休斯敦、新奥尔良等港口转海运,铁路全长在500~1 00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2.
3.
以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福武直为团长的日本社会福利学者友好访华团一行26人,于1984年4月29日至5月7日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访问团于4月29日到达北京,在京期间,日本学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部分教学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农村敬老院、幼儿园及北京社会福利工厂等单位。访华团到达上海后,部份学者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社会学一般理论、人口、社会福利三个专题分别进行了座谈和学术交流。下午,福武直教授一行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国有孔子的需要层次论。前者研究的对象是普通的人,强调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呈递进式趋势,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黄金发展期;后者研究的对象是士大夫精英群体,强调人的低级需要应服从于高级追求,产生于战国时期。前者可能导致对生理、安全需要的过度依赖和依恋。相对于前者,以诚信为核心的孔子的需要层次论,不仅能做到实效最大化,而且积极、主动、热情、真诚和光明,充分体现了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成熟的文化,是高度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指称功能是话语表达的一项基本功能.指称语的选择是动态的心理推理过程.从语篇视角研究指称现象,可以激活指称语的实体,尤其是对违背或偏离话语线性规律的指称歧义现象进行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6.
语言指称的动态性是人类的认知与动态的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语言的认知性特征。隐喻指称现象是语言动态性的突出代表,在语篇中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和连贯。隐喻指称的认知语用研究为人类理解语言符号意指过程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家”字,按中国最古字典《说文解字》的解释,竟然有“猪居”在先还是“人居”在先、抑或“猪居”“人居”混一的困惑!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人”“猪”关系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用优先,却也要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海南省黎族原住民居提供了鲜活的佐证。现代家居的发展不应割断自然“恩泽”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从辩证法的角度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实行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含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却是通往社会主义的中间站,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的发展对工农国家有利,其实质就是从当时俄国国情出发,辩证自信地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大胆继承资本主义制度中合理积极的因素,实现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曲折过渡。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践,对中国改革开放是有益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是新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隐喻在语篇中的意义推进可以建构语篇的连贯性,即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蕴涵或诸多喻体之间在概念层次上的密切关联可以建构语篇连贯;多个喻体从不同方面描述某一个或多个概念促成语篇连贯;隐喻自身的系统性也可以建构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指称功能是话语表达的一项基本功能。指称语的选择是动态的心理推理过程。从语篇视角研究指称现象,可以激活指称语的实体,尤其是对违背或偏离话语线性规律的指称歧义现象进行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