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局面,对自先秦以来就形成的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念、传统典籍解释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佛教等新思想的输入和传播,也对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使中华文明进行了一次大的整合,从而在人才、制度、社会思维等方面为唐王朝开创辉煌提供了不可急就的发展基础。所以,唐代的辉煌一方面是由于唐政府政策的得力与适宜,更重要的是,唐政府正好赶上了中华文明自身整合结束后的一个强有力的活跃期,从而历史地成就了其绚丽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3.
古代所谓的魔法在内容上是混合了巫术仪式、医药知识和幻术等因素的一种专门化技艺或手段。中国古代社会中通行的魔法,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外来因素。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魔法中最有奇幻色彩的由"大秦幻人"表演的一种幻术就主要传自埃及亚历山大。魔法往往被宗教传播者用来延揽信徒,在释迦牟尼的早期僧团中,就有一些成员是当时著名的"幻师";中古时期东来传教的西域僧人更是大量使用魔法手段来吸引教众,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魔法知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鸠摩罗什虽以义学与翻译著称,但他所掌握的魔法或幻术知识相当丰厚,其获得此类知识的源头来自小乘学术体系中所谓的"杂学"。在西域龟兹时,鸠摩罗什就使用过一些神异手段来预言凶吉;到中原后,鸠摩罗什对幻术等神异手段的使用主要是在停留凉州的17年中,而敦煌文献中记载的他用"纳镜于瓶"来验证"芥子纳须弥"的法术,为我们认识鸠摩罗什与后秦统治者姚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迥异于传世主流僧史文献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后秦时期长安僧团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以鸠摩罗什译经为界,可以分三个阶段来了解当时长安僧团的整体状况.在鸠摩罗什到达长安之前,那种由国家规范管理的僧官制度还没有形成,但是以寺院讲经和译经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核心僧团.譬如以竺佛念为首的译经僧人团体和以道安为首的讲经、译经僧人团体,就是当时长安的核心僧团.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8月 11日至 15日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古城西安召开 ,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英、日、韩等国的 2 0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就中国秦汉史研究领域内的许多重要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 175篇 ,① 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秦汉政治与制度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 ,一直是传统史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由于史学研究路径的变化 ,而近年来出土的大量简牍文书、有铭器物及封泥 ,因为其大都是古代官署的公文 ,没有经过史官和后人的有意编纂、…  相似文献   
6.
胡人是中原民族对北方边疆民族以及外来民族的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在汉唐时期,就当时的一般习惯而言,所谓胡者即是指曾经隶属于匈奴单于的某些部族与部落,及匈奴部族中所包含的某些部落与氏族。《晋书》卷九七所列四夷中,西戎、北狄在各家史书中都可以被称作胡,西戎包括吐谷浑、焉耆、龟兹、大宛、康居、大秦。  相似文献   
7.
一、“表神变”与“演道教”的区别 关于变文的产生及其界定问题,学界尚存争论。 本文拟从其与佛经义疏等文本的关系来进行讨论。 佛经义疏的产生,源于寺院之讲经,至东晋名僧释道安始创定制。敦煌卷子s2744 《金刚般若经旨赞》谓: “弥天法师,大判经文,以为三分”。① 此弥天法师即是道安。良贲《仁王经疏》亦云道安“科判诸经,以为三分,序分、正宗、流通分”。②可见,释道安是三分科判义疏的创立者。 道安创立的三分科判法讲经体式,它的僧讲是以经注为本,演说经义。讲说经义的讲稿和记录即形成以后的佛经义疏,并历代沿袭…  相似文献   
8.
尚永琪 《学术界》2001,(5):203-208
与现代社会相对而言 ,古代中国的安定与有序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上 ,它的“命由天定”的天命观、“君君臣臣”的忠孝观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维护社会等级的机制 ,使“各安其位”的伦理道德得以成为最高裁判。因而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衡是以道德裁判为其鲜明特色的。这种道德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闲言碎语 ,而是一种法则 ,它至少有两个层面 :一是上帝系统的先王与今上 ;二是凡俗系统的圣贤与经典及其解读者。他们代表了道德法则的最根本来源与最高标准 ,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制度构成中一种近乎完美的约束机制。然而 ,我们总是致力于对它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在3—6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所谓“胡人”确实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4世纪北方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北方尤为明显;第二,胡人南下造成的惨烈社会现实,迫使北方人民寻求一种寄托和安慰,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明时代,严寒的气候条件、边疆民族文化的跳跃性及其对中原文化半生不熟的吸收,影响了吉林农业文明的积累与连续性发展。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近代东北的工业体系和城镇建设受殖民文化影响,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地域工业文明体系。到后工业时代,封闭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比较单一的作物种植,再加上粗放型农业所提供的较为充足的生存资源,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缺乏转移往第三产业的动力和愿望,移民性又造成了创业个体缺少家族、宗族等民间社群的支持,也不能构建与广大农村相联系的贸易体系和通道,而没有本土贸易体系和通道的农业生产,只能坐等政府的政策或引导。工业也同样面临着此种情势,对于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我们还是得相信必须要有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不是万能的,规则也不是天定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