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 ,早期入美华人在外层动态情绪方面表现出孤独感、自卑感、归属感等特点 ;在内层心理特质方面则表现为不同心理特质的同构 ,一是忍耐性与抗争性并存 ,一是依赖性与独立性交叉。上述两方面彼此渗透、制约 ,构成了早期入美华人独具一格的心理结构。这种基于共同的经历、处境、背景和相同的观点、习惯、态度而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是华人社团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学政为有清一代主管一省学务的最高职官,对科举制度和教育体系的运行、学术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体芳在江苏学政任内的严格考试之举,"培士风、振儒术"的种种举措,振兴书院的经古传统以及倡导汉宋兼习和经世学风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教育和学风的变迁,同时表明,中国固有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中蕴含着致中国重新振兴之根本性资源的追求与信念,仍因袭地渗透于地方学务官员的意识深处.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社会教育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是在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而引发的。其时 ,社会教育第一次在教育行政上确立了独立地位 ,社会教育公共场所和设施以及以挽救失学民众为中心的各种民众补习学校在各地陆续兴办 ,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和团体 ,深入民间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清末民初的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是学校式和社会式两种教育方式兼容并包的一种教育 ,主题是“开民智”、“新民德” ,重心在城市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是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强大趋势,借助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历史研究,是这种跨学科研究的突出表现之一.本文评述了西方精神分析史学的发展及其趋势,认为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使历史学的领域向纵深开拓.但是,精神分析的作用并不像有时所说的那样直接,它只是补充了历史研究中的其他解释,而不是取代这些解释.  相似文献   
5.
清末资产阶级的移风易俗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育号 《学习与探索》2005,1(3):134-138
社会风俗中的恶风陋俗代表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丑陋的一面,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落后性。清末资产阶级从变革政治的需要出发,以西方近代风俗为参照系,对传统风俗的弊端和危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试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形成了移风易俗的强大舆论,为民国以后社会风俗的革故鼎新作了必要的准备。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就总体而言,清末的移风易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不彰,并没有使传统的风俗习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尤育号 《阴山学刊》2006,19(3):65-69
大众启蒙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交织是清末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阶层在日趋强烈的危机意识下的文化觉醒,促成了清末大众启蒙运动的兴起。在这个知识由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中,新式传媒与藏书楼、阅报社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小说、戏曲等各种通俗文艺形式既是开启民智的手段,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大众化趋向,为此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和近代转型开启了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