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60年代,通过思想改造,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作家已经自觉地将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规定为工农兵人物,然而,对于权威意识形态既定的审美叙事成规,当代知识分子依然有所思考,有所"论争"。20世纪50、60年代,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秉承的"五四"启蒙精神在审美领域内并不是处于彻底的"断裂"状态,即使以塑造工农兵人物为主,红色经典等许多优秀作品同样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在工农兵人物的塑造方面,知识分子叙述者的启蒙姿态并未消失。一直到"文革文艺"的全面展开,知识分子叙述者才被迫从审美领域中完全退场,"五四"以来的"人的文学"最终被"神的文艺"全面代替。  相似文献   
2.
在逻辑性的论述架构内,孙绍振的文学研究,强调文学情感的独特性和奇异性,同时周密地论证了作为文学的情感,总是为种种文类所约束和规范。这表明,孙绍振推崇审美的诗意、自由的表达,但他更明白文学的自由总是为审美的历史语境所围困,因而,孙绍振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以精密的方式揭示了情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的表意方式之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6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通常都具有某种“传奇性”,“传奇性”在这个历史阶段处于一个两难的位置:“传奇性”有利于突出革命英雄的精神优势,但“传奇性”的过分膨胀则将导致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直接抑制,因为“传奇性”的过分有可能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所以,在当时的革命小说中,“传奇性”实际上并不是一种被提倡的文学想象方式,而是一种被“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在离开了政府的襁袍之后,国营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生存发展?这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为主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为主之后,各国营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甘肃丝路春酒厂用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递增的经验,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无名的能量》不断指证文学的意义,是一种"文学还能做些什么?"的低调辩护。南帆先生的《无名的能量》,其苦苦思索的不外三个问题:"文学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文学谱系是如何建立?""文学阐释能带来怎样的意义?"《无名的能量》以"知识考古学"的谨严不断诘难种种现成的文学概念,从而形成拆解的旋风。从"文学经典"的文化博弈到"现实主义"的幻象模块,从"审美公  相似文献   
6.
读孙绍振先生的著述和论文,常常能够调动、激活读者理论思考的潜能。他首先是一位雄辩的理论家、批评家,同时,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作家,他的论文决无任何模式化概念化的八股气息。写作理论文章,在严谨之外既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写作者智性的一面,又能使强烈个性色彩的语言成为其论文的叙述基调,孙先生可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人。文风的雄辩和逻辑思维的严密使他在80年代初撰就的许多论文至今读来仍然启人心智。孙绍振先生对传统或流行的文学思潮的独立思考和解读并不假以任何理论旗号,但我要说,他对许多理论流派的警觉和反省要比许多“解构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学     
余岱宗 《东南学术》2003,(2):113-115
所谓“乡土文学” ,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 ,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怡静怡人的意境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 ,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不过 ,乡土文学中也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 ,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 ,所以 ,如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或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 ,显然不够全面。乡土文学中 ,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 ,化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的阶级…  相似文献   
8.
一、叙事速度与介人程度每部小说文本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有的长篇小说,仅容纳一天的时间跨度,而有的短篇小说则有可能叙述一个人的一生。小说叙事文本的时间跨度和小说提供的篇幅之间的比率即为叙事速度。当叙事速度“减速”趋于停顿之时,常常是叙述者对某一景物或场面作巴尔扎克式的精雕细线,这时,读者阅读的时间可能长于事件的时间。而当叙事速度“加速”至无限快时,则可能出现诸如“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句子作为小说某个章节的开头,这时阅读的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小说中实际上的时间跨度。所以,我们可以说展示场景常常是小说叙事速…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是我国西北城市由地方军政中心向军政兼经济中心转化的关键时期,城市中不同于军政两途的市民阶层数量日增,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他们是这一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承担者;他们那带有强烈的大西北特征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其影响至今随处可见。 市民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尤其是其谋生手段及特征,在明清西北城市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记述西北城市市民生活具体状况的历史文献甚为缺乏,全面描述这一时期西北城市经济生活实属非易。但这毕竟是我们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篇章,今姑试抛砖,聊寄希望于来者。  相似文献   
10.
面前摆着李焰平先生和宋国栋先生主编的《干部文史百科辞典》(下文简称《辞典》)。它装帧精美,洋洋大观。有人嘱我为其写一评价。起初我有些顾虑:其一;这几年出版的各类辞典甚多,难免良莠不齐,如何既中肯地评介一部辞典的质量,又无廉价吹捧之嫌?其二,我于辞书类是门外汉,会不会说些不得体的话,而贻笑于编著者和读者?待翻看过几例、前言、目录和某些条目之后,觉得确实有些要说的话,便不揣冒昧,略陈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