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权在近代中国更多被界定为一个道德范畴而非法学概念,依照道德方式建构人权是阻碍近代中国人权实践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道德"真理化"的模式是道德化人权形成的文化根源.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是透视上述观点的典型个案文本,分析此书有益于理解近代中国人权观念特性并有助于推进当下中国人权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4.
张丽清 《兰州学刊》2004,(3):178-179
依照现代西方的"个人"观念衡量中国传统法律,"个人"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个人观,诚然有与自然经济、专制王权尤其是宗法制度相依存的主要一面,但也有中国古人对宇宙、社会、人生及自我的反思的积极成果.在此以今人的视角阐释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个人观念,力图为中国法制现代化寻求可为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丽清 《学术交流》2007,1(2):47-50
中国民权概念首先将西方权利观念具体展现在政治法律范畴之中。早期中国民权在主体、内容和目的方面都显示了非个人性,但近代国人对民权的正当性论证却内涵个人性。早期民权是一个并不排斥个人的非个人性概念。民权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对权利概念的中国式本体思考。  相似文献   
7.
提升公民素质,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素质重在行为表现,其养成和提高的内在动因是价值观念,而主体意识又是价值观念的核心与灵魂。本文主要通过对主体意识、价值观念与公民素质三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揭示主体意识的培育与提升公民素质之间的关系,力图为提升公民素质提供内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