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中古晚期英格兰王室财政收入中,国王享有征收权和支配权的王室正常收入呈下降趋势;而经代议机构同意、向全体臣民征收的税收却呈增长趋势.王室财政收入的这一变化,使国王在财政上对议会的依赖逐渐加强,对英格兰议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都铎王朝时期,王室领地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亨利七世通过行使封君特权,亨利八世利用宗教改革,使王室领地数量急剧增加.然而为了筹措战争费用,亨利八世及其之后的国王被迫大量出售领地.到了王朝末期,王室领地大量落入臣民手中.经都铎王室之手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改变了原社会财富分布,加速了社会结构变化,这些变化削弱了英格兰传统君主制存在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其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财政供养率是研究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不同的财政供养率会造就不同的社会财富积累模式,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16世纪明朝的高财政供养率阻碍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都铎王朝的低财政供养率则促进了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4.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截留中央盐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民国初年的改革,盐税成为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历届北京国民中央政府都将盐税视为维持自己统治的财政保障,将它列为“国税”范围之内。盐税能否上缴中央与国内政局变化密切相联,当中央控制全国能力强时,地方政府不敢截留中央税款,反之,盐税就成为地方实力派抢夺的目标。盐税截留程度严重与否,是中央政府控制地方能力大小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科学性张殿清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英国赋税通史”的阶段性成果,各子课题负责人基于方法、视野的考量,根据笔谈论文的特点进行了选题,力求将自己新近的思考呈现给读者。笔谈主要对英国1610年的“大协议”、西欧绝对君主制时代的税收变革、新财政史学从“领地国家”到“税收国家”的概念与理论、西欧现代税制的建立、西欧中古早期税制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有的问题国内学界还没有研究;有的问题国内外学界虽已有研究,但在作者看来,概念生成和理论建构还存在问题,于是介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体看来,笔谈的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希望能对英国乃至欧洲的赋税经济史、政治制度史、文化史的认识和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盐税在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认为其不但是中央军、政等开支的最重要来源,还是偿还债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中盐税支出活动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盐税在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殿清 《文史哲》2012,(4):149-158
中古基督教选举是指教众、修士或教区代表,根据自己的意志,遵循相关原则、程序,选出主教、修道院长和教皇等教会管理者的行为。在选举过程中,职位所涉及之人的同意是候选人当选至关重要的条件。这蕴含着民主参与和权力制约的宪政基本原则,为世俗选举提供了有益借鉴,培育了西方政治选举文化,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教会选举是研究中古教会宪政的重要途径,理应得到宪政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 在原始社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在所能看到的全部教科书和辞典中,几乎都是这样说:原始社会的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只能是平均分配。但是,至少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经常在中国边疆、边界问题上寻衅滋事,这与西方汉学著作在西方构建的中国版图形象密切相关。这些汉学著作囿于客观局限和主观偏见,对中国版图的描述存在诸多误解和曲解。西方汉学著作在误解传承的基础上演绎出"中国本部"一词,用以指代明朝中后期行省管辖的区域,继而又从西方殖民者的角度,套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曲解"中国本部"与中国其他疆域的关系,在西方刻意塑造了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的中国版图形象。由于缺乏来自中国学界客观有力的批驳,致使这些错误观念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对中国领土、疆域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因此应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学者应促进相关学术成果国际化,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疆域的正确信息,批驳和纠正西方先前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还应揭露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局限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观念的合理因素,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