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屈原西域昆仑情结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总体上探讨昆仑方物在屈赋中的地位作用,并提出屈原思想中蕴涵着一种炽热而深沉的西域(昆仑)情结,认识这一情结,在屈学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且是西域文史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3.
《天问》“石林”“虬龙”章句新说@张燕婴$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张玉声$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相似文献   
4.
陆心源《仪顾堂集》有四个版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二十卷本四个版本,各个版本在收录文章的写作下限、编修与刊刻的时间、地点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收录文章的总数和部分文章增删修改的情况,不仅反映了陆心源由热衷试举到关心史籍文献的学术变化轨迹,而且也显示了他作为藏书大家收藏群书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功利的内容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从墨家"仁义"论物质性功利和精神性功利的内容看,墨家的功利论虽从物质的角度切入,但其最终还是归结为精神上的功利。  相似文献   
6.
张燕婴 《求是学刊》2007,34(4):46-50
孟子的"仁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用"王道"反对"霸道",体现出道德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仁政"也具有功利性诉求,即追求一种长期性的、终极性的大利。为理解孟子仁论的这种两面性,需要把功利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两个方面,孟子宣扬的功利是"仁德"之利的方面,其终极目的在于以道德干政。他的"仁政"说试图提供一套能够使执政者统一天下并长治久安的政治方案,希望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共同获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