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福斯特充分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通过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来阐述自己的生态观,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初步地指明了道路。福斯特认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与持续性发展关系的论证,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逻辑前提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将自己的新哲学建立在“感觉的真理”之中。他以人本学为理论基础,在对过去宗教神学与思辨哲学的批判中,从认识论的层面确立了“感性第一”的哲学原则,规定了思维与存在的主体中介统一;从本体论的层面证明了感性只作为其现实本身而存在并不为人的主观思维所规定,同时人也是作为感性的实存与外界现实构建对象性关系;从方法论的层面阐释了感性对象作为哲学开端的重要原则和人作为哲学发展内核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一样,对生态危机成因的分析,也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既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一面,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误解和拓展的一面。总体来说,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成因分析,抓住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在消费价值观等文化层面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立影 《生存》2020,(11):0124-0125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和发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并传承下去,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使学生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矛盾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虽已初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但并未形成明确的系统的认识。列宁虽然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矛盾未有系统的论证,但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斯大林虽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一些矛盾,但其认识或左或右,摇摆不定,甚至在实践中犯有极为严重的错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较为准确地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但其理论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造成的却是极不和谐的社会动乱。邓小平同志纠正了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思想,初步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造成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和谐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不是主体性原则,也不是主客体统一原则,而应当是客观性原则,是主客观统一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质的本体论的最终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要旨应当是以主观和客观统一为根本指导原则,以主体和客体统一为实践行动原则,以人类最终的解放为目标,不断推动人类批判性和革命性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最终获得完全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包含着诸多的理论范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主要在于:既坚持从技术批判向社会批判的过渡,同时又能够吸收马克思的辩证法,注重主客体的统一,注重消费价值观的理论批判。而就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立论根基而言,生态马克思主义强调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主题,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相应地,弥合人与自然的分裂也就成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地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连接性,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基础。与之相应地,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政治和文化层面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