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文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分类分析方法,对1982年上海市张家弄地区家庭、婚姻和生育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着重考察了社会、家庭、个人诸因素对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找出了这些因素对初婚年龄影响的“贡献值”,建立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妇女是否参加工作,其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与配偶年龄差,以及与配偶的结合途径对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对于当前提倡晚婚、晚育,更好地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合理调节人口的增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分析方法方面,实际的测算也有助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人口迁移的修正模型,并简要讨论了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入口迁移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