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立法权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视角来看,立法程序在实现立法过程的民主化、立法决策的理性化、立法结果的正当化及权力控制的程序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用与效能.正当立法程序是实现良法之治的根本保证,正当立法程序理念的确立和践行,是我国当前立法程序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制定类项目和修改类项目的"此消彼长",是我国立法工作由以制定法律为主向制定法律与修改法律并重转变的量化显现,体现了立法工作重心的渐进转移。修改类项目在各届立法规划中主要作为一类项目列入,且其落实情况总体上好于制定类项目,显现出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修改工作的重视。为更好地发挥立法规划在法律修改工作中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立法规划的落实率及其对实际立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易有禄  杨德敏 《社科纵横》2005,20(2):105-106
中国古代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体、习惯法和判例法为补充的法源传统。在以清末法制变革为发端的法律近代化的影响下,这一法源传统也实现了其近代转型。中国古代法渊源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其近代转型对当代中国法源体系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内容的科学立法的提出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现状,抓住了我国立法领域的主要矛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谓科学立法,是指立法活动作为立法者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在充分认识和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回应现实社会生活关系的客观立法需求,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没有突出民主立法,这并不意味着是对民主立法的削弱,更不是对民主立法的否定。而且,就科学立法的实现而言,民主立法的作用也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医疗事故处理立法的发展概况入手 ,着重分析了我国新旧医疗事故处理立法的异同。于比较的同时 ,作者还就我国相关立法的进步与不足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是评价一国立法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来看,中国当前立法的公众参与,在显现出参与广度扩大化、参与深度增强化和参与主体群体化趋势的同时,也存在制度化建设不够、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参与能力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制度建设的加强、利益表达渠道的拓展和公众参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保障网络表达权的前提在于明确网络表达权的边界,而明确网络表达权的边界已成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网络表达权的边界既受到公共利益、外在行为和社会价值的限制,又受到权利、语言和科技边界思维的约束。为实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目的,应理性开放包容理念与国家主动干预政策并重,构建多层次分级治理体系,实行双轨制技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国务院主导税收立法权的行使为背景的税收立法权的回归问题导源于国家立法机关的税收立法授权。因授权决定的不规范及对授权立法缺乏有效监督,以致税收授权立法产生诸多弊端。直接废止相关立法授权决定是实现税收立法权回归的最合理且可行的路径。回归后的税收立法权的良性运行有三个前瞻性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入宪问题;其次是法律保留和授权立法的关系问题;最后是税收立法权回归后的运行问题。因此,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税收立法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和法治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 :从静态的视角来看 ,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基本内核 ;从动态的视角来看 ,法治是政治文明运行的根本方式以及政治文明成果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与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昌明之日 ,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建成之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