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在对浙江省的社会公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探寻浙江省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符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社会公德建设的目标定位、社会公德制度的建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营造社会公德良好氛围等角度探寻了浙江省社会公德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与家庭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巧香 《人文杂志》2007,25(1):185-188
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道德教育,父母对孩子和社会理应承担的义务,构成了家庭伦理责任的客观基础;完善青少年道德情感体系,培育青少年的羞耻感、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等是家庭伦理责任的基本要求;为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创设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是父母应然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3.
论江泽民的现代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的教育观针对当今知识经济、高科技时代的挑战及世界范围内教育、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力资源建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思想,教育功能性质及系统教育思想等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我们确立新型的现代教育观、实施21世纪的人力资源建设战略、确立现代教育目标及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家庭道德环境是和家庭成员的道德活动紧密相关又对家庭道德发展变迁起着熏陶作用的各种人文条件的总和。家庭道德环境对个体道德的影响是直接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融洽的亲情氛围、家长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以及长幼有别、民主平等的新型伦理关系都对良好个体道德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巧香 《浙江学刊》2001,(4):186-188
道德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人们道德观念产生和道德行为的场所,道德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社会的道德状况和影响个体道德的形成.对道德环境的含义、结构和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环境的形成,提高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水平,因而具有十分直接、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巧香 《浙江学刊》2005,(6):199-202
媒体伦理生态是指由媒体人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行为经媒体传播所造就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公众道德发展变迁的各种媒体因素的总和,它是媒体人和公众进行道德活动的基础、氛围和条件.它不仅具有一般伦理生态的共性,还以自己有形又无形的基本性质表现出导向性、开放性、超越性及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作用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个性特征.创设良好的媒体伦理生态是媒体人的基本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7.
朱巧香 《理论界》2002,(1):48-49
毛泽东在建国时就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现时期,我们在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环境作为目前非常盛行的一个概念,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社会领域也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运用和重视。特别是关于环境道德问题,作为环境伦理学研究的范畴,是近年来讨论得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可以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入手 ,肯定了文化因素在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阐明了列宁晚年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列宁为经济和文化落后的俄国指出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的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体现了他对文化本身某种重要的政治意义的敏感 ,这对于一个后起的 ,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家庭伦理道德的失范及建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祥和的基础,也是个人幸福的保障。而处于转型时期的现代家庭道德却存在着种种失范现象,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基本道德风貌。建构富有时代精神的家庭道德规范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