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柳永有词《早梅芳》云: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菱荷浦淑,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从上片描写的“海霞红、山烟翠”等背景,尤其是“故都风景繁华地”及“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等特征性暗示来看,此词分明作于杭州。再审下片“汉元侯”“归来吾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谭先生考证的基础上,根据诗人数里准安流传的《淮安府志》、《淮瓀小志》、《钵池山志》等志乘,结合《渭南诗集》及其它文献,考证出谭考未明的“韦中丞”即韦瓘、“数山”即钵池山、沿袭已九的“横水驿葬姬事”乃道地的小说家言。  相似文献   
3.
历代学人关注薛涛其人其诗者相对较多,上个世纪对薛涛诗全面笺注的张篷舟老先生致力最早,成就最著,他的<薛涛诗笺>(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乃薛涛研究的扛鼎之作;后则以彭云生先生的<薛涛诗校正>(稿本,现存成都薛涛研究会)、陈文华女士的<唐女诗人集三种·薛涛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发明较丰;日本学者辛岛骁的<汉诗大系·薛涛诗>(集英社1966年版)亦时有创获.成都的刘天文先生经过十数年的潜心研究,新近推出<薛涛诗四家注评说>(巴蜀书社2004年版)一书,对上述四家之笺注"择其精要,或见解各异的地方,摘要录出,加以比较和评述"(自叙);同书刊发其论文九篇,针对薛涛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见解,并对近百年的薛涛研究史进行了仔细梳理和精当评述;附录<忆篷老>一篇,则深情缅怀当代薛涛研究奠基人张篷舟先生一生的卓越贡献,自己与篷老的因缘际会.全书篇幅虽仅十三万字左右,然甄综百家,评判得失,犁然有当:独出己见,亦多根据充分,自圆其说.可缕而析之、表而彰之者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但是有关她生平的事迹存在着许多疑点。本文运用引证和推理得出了韦令得孔雀确切时间的新说;薛涛《酬杜舍人》诗中“杜舍人”非杜牧而实杜元颖;辨析了佚名诗《题从生假山》中“宅相”一词,否定了该诗作者为薛涛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学界迄今对近代词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词人的生卒年岁尚待澄清.认真查考词人别集,充分运用新出史料,可对冯江、刘淳、胡延、舒昌森等近代若干知名词人的生卒年岁作出新的正确推断.  相似文献   
6.
~~端木埰生卒年岁新考@朱德慈  相似文献   
7.
近代广东词人辈出,凌迈以往,形成“岭南词派”。由于去今毕竟未远,故大多事迹可考。只有少数词人生平仍模糊未清。这里谨纠谬一二。一、黄玉阶,字季升,号蓉石,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详同治《番禺县志》卷四十八。他有《游仙唱和词》,见许玉彬编《粤东词钞》(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县志》未言其生卒年岁,陈永正先生认定为1803-1844,见孙文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黄山书社1995年)页857。按,陈说误。考玉阶之《黄蓉石先生诗集》(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仲夏南海谭颐年刊本),卷首有潘飞声《序》云:“吾县黄蓉石…  相似文献   
8.
9.
李白的传世名篇《蜀道难》究竟作于何时何地?当人们发现这位傲岸不羁的诗人曾两入长安时,这个问题也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当时及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无论持“两入长安”论者,抑或是仍抱“一入长安”论者,都还不曾对后来许多荒诞不经的传闻予以轻信,都还不曾对此诗作于长安有什么怀疑。近日读到《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上康怀远先生的文章《<蜀道难>是李白在蜀地时的作品》(以下简称康文),明确提出此诗作于蜀地,是李白青年时期的成名作,初颇惊喜,深佩于康先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但细玩全文,则殊觉不  相似文献   
10.
羊春秋先生新近指出:“《花间集》不过是集结晚唐五代词人所写词的一个总集,并不是风格相同、情趣一致的艺术流派。”此论不啻为研读花间词提供了开心钥匙,我们欲借这把钥匙对《花间集》中孙光宪的词作些探讨。孙光宪(约900—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一带)人,家世业农,到了孟文这一辈时,也只有孟文读书好学。他在唐为陵州判官时,就颇有声誉。天成元年(926年)避地江陵,由于梁震的推荐,他入割据荆南的武信王高季兴幕下掌书记,充当谋士。孟文事荆南三世,累官荆南节度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兼监御史大夫。归宋后,太祖赵匡胤授其黄州刺史,在郡安贫抚良,亦颇有治声。终其一生,可以说是正直为民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