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伯重 《学术界》2001,(1):124-127
近来国内少儿读物市场上“国货”不敌“洋货” ,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颇为复杂 ,但有一点不容否认的是 ,现今国产少儿读物中 ,粗制滥造者比比皆是 ,严重影响了“国货”声誉 ,使得许多家长不敢问津。(一 )  向少年儿童推荐什么内容的读物 ,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 ,特别需要慎重为之。众所周知 ,少年儿童一方面求知欲旺盛 ,另一方面则思想尚未成熟 ,因此特别容易受其所读之书的影响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影响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 :少年时代读过的某些书 ,其影响甚至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在这些书中 ,人物传记的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全国市场?这是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前几个世纪中,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西方所起作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外学术界对此已争论了半个世纪,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认为: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乃是一个客观存在。本文分析了中国全国市场形成的基础、中国全国市场形成的主要方面以及西方对于中国全国市场形成所起的作用,并且指出:只有抛弃西方中心论,才能真正看到中国历史发展的真正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丝业的起源地,在历史上,丝绸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名片,故有“丝国”之称。宋代以后,中国的丝业中心转移到了江南,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江南成为了世界丝和丝织品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明清时期,江南丝和丝织品的输出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丧失了之前长期享有的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4.
明清中国是否出现了全国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大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经济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近代史学始建于20世纪初期,恰逢西方学界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史学在研究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这个总结以鲁滨孙的《新史学》为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书体现了20世纪初期史学的“国际前沿”。在此同时,以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为代表的清华学派,也对中国史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深刻变化以及所亟欲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比他们和鲁滨孙的见解,可以看到他们在“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这两个史学的根本问题上确实站到了当时的“国际前沿”。不仅如此,在如何对待传统史学中的合理成分方面,清华学派的态度似乎比鲁滨孙的《新史学》所代表的“国际前沿”还要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节制生育 控制增长: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制生育控制增长: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问题探讨李伯重在过去的中国人口史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偏见,即在起源于西方的近代生育观念和近代医药知识出现和普及以前,中国人口行为的特征是放任增长,在人口控制方面无所作为,结果引起人口剧增或"人口爆炸"。这种偏见最近已...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一个时代,动力都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物质先决条件之一。在封建社会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化的过程中,动力问题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较前有所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与西欧相比,江南生产力提高速度十分缓慢,新的资本主义因素也始终未脱离萌芽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为什么江南不能像西欧那样迅速地向着工业革命前进?原因当然是极为复杂的,而动力问题在其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因此,深入探讨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动力的使用、来源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刊1999年第1期所载曹树基先生撰《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学者认为,该文引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交叉融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和中西之间进行学术对话?应当遵循怎样的学术规范?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于1999年3月14日在京召开了以“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为题的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的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我们约请部分学者撰写了下面一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宋代经济革命说”是国际中国史坛上最流行的成说之一 ,本文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文章指出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 ,如果真有“宋代经济革命” ,首先应表现为“宋代江南农业革命” ,但从经济成长方式看 ,宋代江南虽有若干重要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可以称为“革命”的重大变化。因此 ,“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只不过是一个“虚像”而已。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是方法论 ,主要表现为“选精法”和“集粹法”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错误都在于将某一或某些例证所反映的具体的和特殊的现象加以普遍化 ,从而使之丧失了真实性。因此 ,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是今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物价研究是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但因为史料记载缺乏和零散,研究古代物价是一件颇为困难的工作。之所以把本项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1823—1829年和华亭—娄县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浦泖农咨》这样一部重要农书。《浦泖农咨》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道光前半期华娄地区几乎所有最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市场价格。以此为基础,辅之以地方志和相关的研究调查,基本可以重构1823—1829年华娄地区的物价。根据上述材料,本文研究了1823—1829年间华娄地区田地、房屋、粮食、布棉、盐、酒、油、肥料、家畜与家禽、肉蛋鱼虾、农具等生活与生产资料必需品的价格,从而重构了1823—1829年华娄地区的物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