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霸上与长安     
霸上亦称灞上,是一个历史地名。最早出现可能在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时期。由于霸上位于秦咸阳城东南和汉唐长安城之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谁占领霸上,谁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谁就有可能敲开咸阳和长安的大门,这在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秦末,刘邦经武关进军霸上,秦王子婴就素车白马系颈降于轵道旁;唐末,黄巢农民军克洛阳、进潼关直逼长安,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于霸上迎降。但是,霸上在哪里?历史上它为什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试图根据历史记载结合地理形势,再通过古代一些战争事例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著名古都西安历史进行系统的、细緻的研究还做的很不够。“西安历史述略”(陕西省博物馆编)一书的问世,可说是这方面研究的良好开端。本书提供了大批可供参考的史料和线索,并整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进一步研究西安的历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一般地方志工作者和历史地理工作者来说,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提高读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千唐志斋藏志》有1300多件墓志,其中唐代墓志即达1200件。这些唐志绝大部分是民国年间至解放前夕在洛阳城北盗掘出土的。墓主大多数是在洛阳城有宅第的中、下层官僚地主、文人学士和商人,也有少数卒于京城长安或者边远地区而归葬洛阳的。因此,墓志叙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尤其  相似文献   
4.
李健超副教授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沙漠路线的考察》一文中,将他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的邀请,参加丝绸之路综合研究及沙漠路线中国地段考察的详细情况作了报告,对丝绸之路的概念、内涵及中国境内沙漠路线的历史地理状况,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对丝绸之路综合研究的深入进展,确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安附近广袤的原野上,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荒丘断垒,所在皆是。这些已成为中外考古学家所瞩目并感到兴趣的胜迹。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或金石磨灭,有些已茫无可考。比如东北郊几处庞大的遗址“八角琉璃井”、“色背梅花紫荆城”,就长期使人迷惑不解。本文是在初步调查了一些遗址之后写成的,提供关注这些问题答案的考古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橘逸势是9世纪时日本国的著名书法家。他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从日本来到唐京长安城,原打算在这里留学20年,但由于语言和经济两方面的困难原因,他没有像其他国家的留住生(留学生)那样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而在长安他“历访明哲,受业学之。”尤其是他在书法和音乐方面,“且温且习”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长安的诗人学者称他为“橘秀才。”一年后橘逸势回到日本,尽管他在仕途上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他和其他遣唐留学生一样为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87年)在京都长安所在地的关中平原上兴建了一条长达121公里的成国渠。但却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五百年后,北魏时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一书中,“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以成国故渠为纲,详实地记述了渠道经过地区的地理况。如今当我们读到这段珍贵的史料时,成国渠就宛如串珠的银链,把秦汉时代的宫室城廓、陵园寝苑、亭驿庙舍、山泉津梁串连起来。使我们彷佛看到秦都咸阳宫殿的巍峨高耸;汉五陵城邑的豪华相竞情状。但经历一千多年来的沧桑变迁,成国渠的遗迹在地表大部分已无从稽查,成国渠所流经的“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累累陵冢,长期以来张冠李戴,以讹传讹,谬误  相似文献   
8.
李健超 《唐都学刊》2012,28(2):31-32
隋唐长安城通化门,是隋唐西京通往东都洛阳和中原的主要城门。公元9世纪朱温毁唐长安城之后,通化门遗址尚存至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对唐长安城的外郭城、兴庆宫、大明宫、曲江池和芙蓉园做了实地探测。但关于通化门遗址位置的探测,认为在今西安市长乐西路北侧陕西省电力建设总公司(原火电公司东南角)。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隋唐长安城有关考古发现,论证隋唐长安城通化门遗址应在今长乐西路南100米,东距金花北路180米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