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凭 《中国社会科学》2012,(3):149-181,208
脱离传说境界以后,黄帝的形象是向神仙偶像与历史人物两个方向发展的。司马迁撰写《五帝本纪》,将黄帝塑造成中华正史第一人物,凝炼成虚实之间形象,尊崇为帝王样板,供奉为华夏始祖,从而适应了汉武帝构建大一统宏图和巩固家天下专制局面的时代需要。北齐史家魏收充分领会司马迁思想精髓,在《魏书》首篇首句中将拓跋氏初祖认作黄帝之孙,又在《官氏志》中梳理出诸部落汉化姓氏,将黄帝推广成北朝各族共同祖先,从而体现出民族融合潮流,适应了中华文明升华趋势。又经过社会长期弘扬,黄帝历史形象终于发展成为受到海内外广泛认可的人文初祖形象,原因就在于凝聚中华民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李凭 《学习与探索》2007,4(1):202-207
东汉末年以后,战乱频繁发生,致使魏晋南北朝时期陷入动乱割据状态,并不断发生移民运动。汉族移民倾向于从中原奔向周边地区,因此汉族文化也呈现从长安与洛阳向四周播散的状态;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地涌向中原或其他地区,并带入了异彩纷呈的文化。移民运动推动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从而使汉族古老的传统文明具有了强劲的新鲜活力,随着安定统一局面的逐步形成而得到整体升华,成为代表广泛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局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等原因引起的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大量的人口流动,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样,摧决了经秦、汉两大帝国相继垒筑而成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大堤,刷洗了作为中华民族发祥之地的中州大地。昔日的良田美畴被无情的铁蹄践踏,汉族王朝的废墟被林立的异族邦国瓜分。各族统治集团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社会的阴暗面充分地暴露出来。中华大地在激烈地震荡,中华民族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4.
再论北魏宗主督户制李凭笔者曾经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论北魏宗主督护制》一文,认为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前期实行的以宗法关系为其维系纽带的、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生产与自保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组织制度;它的产生与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社会中宗法关系的强化和...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12日上午10点,曹操高陵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历时一年,2009年12月27日,从事现场发掘工作的考古工作队欣喜地披露了曹操高陵被发现的大好消息.随后,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位于西高穴的这座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6.
北魏文明太皇太后冯氏与孝文帝之间并无血缘关系,维系二者关系的纽带是政治.冯氏虽凭借孝文帝这张政治王牌攫取了北魏政权,但对孝文帝却心存猜忌,因此多设监视加以压抑.对冯氏压抑的反抗心理,成为孝文帝当政后迅速迁都洛阳的催化剂和重新组建政权的感情因素.从此,皇权取代后权,北魏政治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近年出土的杨众度墓砖铭文和盖天保墓砖铭文中所载埋葬地点的方位,探知北魏平城郭城城墙的南缘和位于其上的南门、东南门洞的情况,并且了解到以此二门为起点而延伸到中原的并州大道和定州大道的信息。从而说明,墓砖铭文虽然简略,但在北魏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凭 《民族研究》2007,(4):59-64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小栗英一是日本知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任日本国立静冈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他于1963年参与《中国诗人选》的编译工作,主编其中第九种《元好问》一书。此文系该书“说明”部分的节译,供我国元好问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以太子拓跋晃为监国,授其以执政权力和皇位继承权力,但结果却导致了一场父子相残的悲剧——正平元年事变. 一、正平元年事变的真相关于正平元年(公元451年)事变,《魏书》卷九十四《宗爱传》中有记载,日:“恭宗(拓跋晃)之监国也,每事精察,爱天性险暴,行多非法,恭宗每衔之.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等任事东宫,微为权势,世祖颇闻之.二人与爱并不睦.为俱道盛等案其事,遂构造其罪.诏斩道盛于都街.时世祖震怒,恭宗遂以忧薨.”《北史》卷九十二《恩幸·宗爱传》所载与《魏书》同.而《宋书》卷九十五《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