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作为盛世王朝,唐朝边疆地区走私一度盛行。反走私法律历经先秦、魏晋、南北朝,在唐朝又有新的发展。唐朝法律明确铜钱、丝绸类物、兵器、人口、金银等禁止走私。唐朝规制边疆地区走私的法律以“敕”“律”“令”为主要形式,处罚严厉,绝不姑息涉罪官员,旨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由于地方官吏执法不严、走私暴利诱惑以及政府横征暴敛等原因,唐朝规制边疆地区走私的法律实施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物权法》虽规定出于社会公益需要可以征收私人财产,但并未列举公益需要的具体情形,从而引起学界极大的争议。这种规定的不足表现在:与宪法的关系不协调;忽视了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力;对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考虑还不够。对此,建议《物权法》采取纯粹列举式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同时作出一些例外情况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思想史对中国经济法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学者的分析多集中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而较少论及甚至忽略了其思想基础。法律精神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在经济法的产生中,经济法思想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根据对经济法产生所起作用的不同,经济法思想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经济法思想史对中国当前进行经济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所制度是唐朝政府管理丝路贸易的重要手段.唐代过所法律制度具有明显的国家强力干预色彩,对过所的意义、过所的申请、过所的发放,还有过所的勘验等皆有较为详尽的规定.过所制度不仅是一项维护统治者统治的政治制度,同时也是一项政府对于贸易进行管理的经济制度.过所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丝绸之路贸易的正常秩序,保护了商人与商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论水污染纠纷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污染纠纷居高不下,有些甚至演化成过激的“群体事件”,造成社会的不安。我国现行水污染纠纷法律制度还相当不完善,至今仍没有确切的水污染纠纷的定义,在水污染侵权赔偿责任制度的规定上,在加强政府环境行政执法能力上,都还存在缺陷,如何改善,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
唐朝政府很重视对外贸易中的“互市”,为其顺利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唐代“互市”法律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的一部分已经较为完善,其对于互市组织、互市场所、互市形式、互市程序、禁止互市的商品等都有明确规定。唐代互市贸易法律具有明显的国家干预色彩,主要是互市贸易管理法律,其构成以成文法为主,另有一部分贸易惯例。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关乎全人类利益。中国目前存在大量严重违反土地规划、浪费土地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根本原因之一。中国虽规定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但自实施以来,法律效力并不明显,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预售商品房转让 ,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实中 ,大量存在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纠纷。通过探讨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 ,得出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为债权行为 ,旨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房地产纠纷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矿难事故在中国频繁爆发,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灾难或偶然现象,而应被认为是一种带有某种必然性的事件.通过对矿难原因深层次、多角度剖析,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作者从法律制度与观念建设角度,提出解决矿难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依法治国日益被高度关注的今天,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传统文化中的人治问题、无讼思想、公德意识、人情、民愤等要素无时不刻影响着当前法治的建设,阻碍着法治的实现.为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根本性、现代化的改造.但在新旧体制交替、利益纷争突出的今天,这种改造将会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