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洋铜是清末铜元原料的主要来源.洋铜进口的研究是中外贸易史和货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清末铜元资料及海关史料的梳理,探讨清末洋铜的需求与进口等问题,发现清末铜元的铸造使得洋铜需求剧增.1900-1911年,清政府从日本等国进口大量洋铜,为铜元的兴盛与推广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铜元铸造总量较大,弥补了流通中传统铜钱的不足,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但铜元激增与贬值也给当时的经济民生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我们这里说的矛盾的调和(包括融合、结合、调解、合作、妥协等),是指有些事物的矛盾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调和,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或矛盾双方同时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不是一方克服另一方,消灭另一方或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它是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唯一的形式和方法.首先,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个特殊,但它们都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铜鼓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已经30多年,但是在万家坝等8型铜鼓中,比较明确矿料来源的只有北流型和灵山型,铸造地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通过比对广西各类型铜鼓和铜、锡、铅矿点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对应:铜、锡、铅矿点的分布是影响铜鼓分布的重要因素,矿点开发的程度和年代早晚也间接影响到铜鼓类型的兴衰发展.这样的分布规律暗示着铜鼓应是在古人有目的地选择靠近矿点的地理位置后,就地或就近取材铸造.铜鼓从云南传入广西后,在广西被“本土化”,骆越、西瓯、僚、乌浒、俚等先民利用广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4.
绿松石是早期中原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新疆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研究新疆早期绿松石文物,可为探究我国早期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新疆早期绿松石器的出土情况,发现新疆地区绿松石器从开始出现到衰落,和中原相比其出现时间晚、数量少,在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沿着天山山脉分布的特征,反映出自东向西传播的现象,与新疆史前时期彩陶文化的兴衰关系密切;从器形上,绿松石器从形式单一的管状珠到镶嵌制品多样化,其制作工艺提高;初步推测新疆绿松石制品的兴起主要是中原文化与技术传播和影响的结果。结合近年来新疆绿松石采矿遗址考古发现,基本否定新疆早期绿松石来源的“西来说”。  相似文献   
5.
关于矛盾是否可以调和的问题,过去只是一家之言,很少有人问津。如果谁要提出矛盾可以调和,便招来灭顶之灾,扣上“反革命哲学”、“叛徒哲学”的帽子,横加批斗,这在“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许多同志残遭迫害。并把“矛盾可以调和”宣判为“明目张胆地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合二而一”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哲学》(《红旗》杂志1971年第3期)。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冲破了“四人  相似文献   
6.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两座墓葬出土了两件铁刀,通过扫描电镜能谱的分析方法,使用了线扫、面扫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析检测,发现两件铁刀均含有较高的Ni元素和少量Co元素,在残留的金属本体中还观察到高镍相与低镍相交替分布的现象。结果表明,两件铁刀均为陨铁制品,陨铁中含有主要矿物铁纹石、镍纹石、合纹石,以及副矿物陨磷铁镍石。经过碳十四测年,显示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两件铁刀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陨铁制品,本文首次对阿凡纳谢沃文化陨铁制品的相关分析数据做出报道。这对于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以及探讨早期铁器的传播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